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宅品味

房價20年漲3倍,空間愈來愈小、房貸愈來愈長?一文看懂建商背後的炒作邏輯

商周財富網

發布於 10月28日02:00 • 阿宅-雙碩士地產顧問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各位朋友,讓我來告訴你一個殘酷的秘密:在過去這 20 年裡,建商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台灣房價硬生生地推高了3倍!背後的炒作方式,來自於一套精密的「溫水煮青蛙」策略。

他們沒有一次到位地漲價,而是分了3個階段,一步步測試我們的忍受極限,最終讓我們在毫無意識中、渾然不覺的習慣了高房價。

第一部曲:利率下跌,讓單價漲起來

在最開始的階段,建商的手法很直接:直接提高房子的單價!

為什麼大家能接受呢?因為那段時間,銀行的房貸利率一直在下跌。在金融海嘯央行幾次降息後,2009年起房貸利率就跌為1字頭。

你算了一下,雖然房子的總價漲了,但因為利率低,每個月要繳的房貸金額似乎沒有增加太多,甚至可能還更輕鬆了。你覺得負擔得起,所以就傻傻地買單了。建商就這樣利用「低利率的糖衣」,讓房價不知不覺開始上漲。

第二部曲:坪數縮水,讓你錯覺沒漲價

當房價漲到一個階段,繼續提高單價會讓消費者開始猶豫時,建商開始玩起「偷面積」的遊戲:縮小坪數賣給你!以前,你可能花2,000萬元能買到寬敞的「三房」格局;但現在,同樣的2,000萬元,你卻只能買到擠一點的「兩房」。

雖然你付的總價沒變,但你買到的實際空間卻變小了。建商在不提高總價的假象下,變相讓「每坪單價」持續上漲,房價就這樣繼續偷偷地往上爬。

第三部曲:銀行出手,拉長戰線繼續漲

當房價貴到連縮小坪數也賣不動,老百姓已經快要完全買不起的時候,建商的好幫手——銀行就出來了!銀行新推出了30年甚至40年的超長房貸。

這招有多厲害呢?以前,你每個月要付3萬元的房貸,期限是20年;現在,房價又漲了,但因為貸款年限拉長到30年或40年,你每個月還是付差不多的3萬元!你的貸款月繳負擔沒增加,但房子的總價卻又可以繼續往上飆高。

銀行用拉長還款時間的方式,成功地把高房價壓力分攤給你,讓你感覺能負擔,更容易接受高昂的房價。

所以,這20年來,建商就是用這種「單價漲、坪數縮、貸款年限拉長」的三步曲,成功讓房價漲3倍。未來,當降息循環出現,建商一樣可能把坪數再縮更小,銀行搭配推出50年房貸,老招數再玩一次。

請你一定要記住,建商的每一個推案,定價策略都是希望能「創價」,都是在透過各種手段,不斷測試市場願意接受的價格極限。

不管政府推不推虛坪改革,有無關稅貿易等重大經濟情勢變動,就算完全沒有任何理由,一樣也會找理由漲價。

如果建商蓋出的新建案,不灌公設,用好的建材,蓋出高品質不漏水的房子,真正讓住戶感覺物超所值,那麼漲點價也是合理的。

但現在有些建案坪數小、格局差,只是利用裝潢及低總價來掩護變相漲價的合理性。如果我們這些韭菜還傻傻地買單,那麼房價就永遠不會有合理的一天!

不要再讓你的衝動,成為建商測試下一個房價天花板的墊腳石了。

本文獲「阿宅-雙碩士地產顧問」授權轉載,原文:台灣房價20年飆漲3倍的真相!揭露建商的「溫水煮青蛙」三部曲

延伸閱讀
少子高齡化嚴重,房價未來依舊堅挺?房產專家曝關鍵:日本是最好的借鏡
限制租金漲幅、保障3年租期…政府房租管制利大於弊?房產專家示警:租金提前上漲、物件更稀少

小檔案_阿宅-雙碩士地產顧問

房地產部落客-阿宅地產顧問。20年房地產與金融投資工作經驗,曾任職於銀行、壽險公司、AMC不良資產管理、估價師事務所等。政大地政及企管雙碩士,具國考不動產經紀人、CSIA證券投資分析人員等多張證照。希望結合房產投資、估價、財務等專業,為客戶解決一生的房產大小事。

FB粉絲專頁:阿宅-雙碩士地產顧問

著作:《給首購族的聰明買房術:掌握「不買貴、安心住、賺增值」的關鍵,為你建立全方位的購屋計畫》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宅品味相關文章

01

2025年9月 台北、新北捷運站周邊實價行情

Smart智富月刊
02

2025年9月 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熱門行政區實價行情

Smart智富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