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動保團體憂零撲殺盲點 恐讓動物更痛苦

中央通訊社

發布於 2小時前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6日電)第14屆亞洲動保大會今天起連3天在台灣舉行。下午討論在遊蕩犬管理議題時,動保團體憂心零撲殺政策的盲點,名義上是愛護動物,但有時反而造成動物死得更慘。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說,台灣20多年前通過動物保護法,當時在動物保護工作上仍百廢待舉,立法都很好,但執行卻顯薄弱,例如養狗登記、販賣狗等動物需有合法證照等。

陳玉敏提到,2017年台灣宣布成為動物零撲殺國家,終止了動物到了收容所12天因空間等問題就可安樂死,陳玉敏認為,這有點像國王的新衣,國王明明沒有穿衣服,卻仍稱國王好漂亮,看起來台灣很愛護動物,但反而讓動物死得更慘。

陳玉敏說,台灣推動零撲殺,流浪犬並沒有減少,反而更多,就是源頭沒有做好,政府從109年到112年為了強化零撲殺的政策配套措施,編了新台幣8億多元,一半以上用在處理流浪犬問題。

陳玉敏說,實際上,因零撲殺讓收容所狀況變很糟,很多犬隻是痛苦到死,有些流浪犬原本只是小病,進收容所後病況變嚴重,很多都是因病死亡。

陳玉敏說,當年大家認為動物安樂死不道德,所以廢除安樂死,但死亡是動物生命的一部分,收容空間不夠的時候,就應從源頭解決,但現在是連重病的狗都不安樂死,只有讓動物更加痛苦。

陳玉敏說,這幾年台灣也發生嚴重的流浪狗與野生動物的衝突,形成原本應合作的動保團體與野保團體反而出現對立。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接受媒體聯訪說,事實上,目前的動保法,當動物的疾病影響到生命,為解除動物的痛苦,可以安樂死,但礙於各方壓力,常不易執行,就有義工知道收容動物要被安樂死而偷偷抱走。

來自英國動保專家馬特巴克豪斯(Matt Backhouse)說,要解決遊蕩動物問題,一定要先能精準估計數量,他認為收容不是解決的方法。

已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盼恢復動物安樂死。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長江文全接受媒體聯訪時說,政府多年來執行動保工作的障礙,就是幾個世代的動保觀念都不同,如何凝聚最大公約數的確是一大挑戰,目前在棄養問題上,已加重飼主責任,未來會再投入更多動保教育,至於是否恢復動物安樂死,之後會再與利害關係人討論。(編輯:李亨山)1140826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下班回家注意!豪雨襲高雄旗津「逾3000戶大停電」 多區路面淹水

CTWANT
02

玉山園區黑熊高密度棲息地 山友罕見目擊母子熊

中央通訊社
03

寧願餓死也不想再做? 過來人點名「這行業」最辛苦

鏡週刊
04

女友染菜花淚訴「公廁害的」!退伍男崩潰 醫曝真相:不可能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生活話題:鬼月到,禁忌知多少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