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潮流時尚

全屋只做7個櫃,收納量激增3倍、空間瞬間放大,過來人激推這配置!

100室內設計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剛入門裝修,最痛苦的就是搞不清到底要多少櫃子、怎麼規劃才不會把家裡塞得擁擠又難整理。其實,不論空間大小,「7櫃制」核心收納法就可以搞定全屋所需,讓各空間乾淨又實用。今天這篇超級攻略專為新手而寫,帶你從動線規劃到櫃體設計、再到生活層面上的實用效益,一步步打造井然有序、美觀又好住的家!

一、全屋收納櫃數量精簡化——7櫃制規劃

1. 家中主要動線&功能空間劃分

空間不是越多櫃越好,而是要依照家中生活動線來配置。想像你一天從玄關回家要脫鞋掛包,接著經過客廳、餐廳,再進臥室、書房,甚至清潔區。每個動線交錯點,正好就是收納櫃設計的最佳位置。功能空間明確,取用和歸位才會順手。

2. 依據動線選擇必備收納櫃類型

依照生活習慣精選必要櫃型(鞋櫃、電器櫃、衣櫃、書櫃、雜物櫃、展示櫃、多功能櫃),不必追求「全櫃到頂」,而是讓每個櫃子都有獨立分工,對應實際動線需求。

3. 分析各空間收納量所需比例

新手常犯的錯誤是各空間櫃體平均配置,導致某些區域收不下、某些區域淪為儲藏雜物。正確做法是評估自身需求,玄關鞋櫃與主臥衣櫃通常所需容量最大,清潔備品、書籍則可集中分配,展示、辦公等區域以通透實用為主。

圖片由矩設計提供,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二、7種核心收納櫃配置

1. 鞋櫃(玄關收納)

玄關必備鞋櫃主力收納一家人常穿鞋子,可加設懸空鞋架與穿鞋椅,同時組合掛鉤區、臨時雜物、鑰匙空間,櫃深建議35~40公分,頂層適合收納包包、雨傘。

2. 電器櫃(廚房/餐廳整合)

餐廚區設計一體成形的電器收納櫃,專收小家電、備品和日常用具,下層為抽屜(米、鍋碗),上層預留出線孔與插座,方便即時使用。櫃體要考慮防潮材質與散熱。

3. 衣櫃(主臥/次臥衣物集中收納)

衣櫃集中於臥室旁或更衣間,採用頂天立地設計最能發揮容量,上下分層、格局靈活調整,比單一房間多組衣櫃更好管理、打掃便利。

圖片由PIIN品系統設計整合提供,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三、櫃體配置的空間利用技巧

1. 頂天立地設計vs. 懸浮式安裝

頂天立地最大化儲物量,適用衣櫃、書櫃;懸浮式則讓地面易於打掃,也適合玄關櫃或展示櫃。

2. 梯形櫃/轉角櫃提升死角利用率

利用角落做梯形轉角櫃,L型設計,有效消滅死角空間,尤其適合廚房、玄關及客廳邊角。

3. 嵌入式設計與牆體整合

櫃體與牆面一體化、利用壁龕或嵌入式設計,可省掉突出量體感,保持全屋俐落乾淨。

圖片由盎室設計提供,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四、提升收納效率的內部設計重點

1. 可調式層板與抽屜分區

高度可調整層板配合不同物品大小,抽屜分區可集中小物、配件,整齊又好拿。

2. 下拉/旋轉五金增加可取用範圍

高櫃搭配下拉/旋轉五金設計,讓頂層物品也能輕鬆取得,尤其推薦安裝在廚房、衣櫃。

3. 隱藏式儲物隔間創造額外空間

充分利用櫃體內每一吋,包括門內掛勾、隔版背面,甚至地面暗格,物品不怕沒地方收。

圖片由有隅空間規劃所提供,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五、全屋收納7櫃配置的生活效益

1. 空間感加分:視覺簡潔寬敞

精簡出7個大櫃,讓牆面大多裸露,家裡百看不膩、不沉重,空間感大升級。

2. 整理維護輕鬆易上手

每一櫃都有明確職責,日常打掃維護快又簡單,一個人輕鬆完成整理。

3. 生活動線暢通無阻

按動線布櫃不阻礙移動,一路走到哪都順暢,物品都在手邊。

圖片由村豐室內裝修提供,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只要跟著這篇7櫃制攻略,無論新手還是曾經踩雷的過來人,都能輕鬆打造一個收納足、動線順、好整理、視覺乾淨的美型之家。願每個家都能用簡單方法得到最大的空間幸福!

延伸閱讀:床架怎麼選才耐用?類型、尺寸、高度與挑選重點一次看

延伸閱讀:2025大理石懶人包!打造高級感居家一定要這樣挑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潮流時尚相關文章

01

58歲況明潔狀態太逆天!靠深蹲重訓練出回春體態,網讚:狀態比年輕人還好!

女人我最大
02

李孝利瑜伽課「一堂只要800元」!親民定價秒殺額滿,開業還暖送年糕!

Styletc
03

你以為女生減肥只能跑步?「1運動」證實輕鬆瘦2kg、腰圍減3cm,還能找回好心情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04

忘掉高跟鞋,這6套「球鞋\+喇叭牛仔褲」穿搭,能讓你在任何場合都保持優雅時尚

VOGUE
05

幸福伴侶日常 感情好的伴侶常常談論6個話題

享民頭條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