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聲稱俄軍成功試射核動力巡弋飛彈 飛行15小時 西方專家仍存疑
在上周美國宣布制裁俄國2大油企後,俄羅斯總統普丁周日即宣稱,俄國軍方已經成功試射可攜帶核彈頭的「海燕」飛彈,飛行15小時,射程1.4萬公里,可籠罩美國各都會區,普丁甚至聲稱這種飛彈能夠規避任何防禦系統,距離部署到軍隊,僅一步之遙。
但是《歐洲新聞台》(Euronews)的報導指出,關於「海燕」(Burevestnik)飛彈(北約代號「天崩」SSC-X-9 Skyfall),西方國家所知甚少。「海燕」俄語意為「風暴海燕」,許多西方專家對此持懷疑態度,指出飛彈為核動力引擎極不可靠。許多觀察家也認為,就算有這種飛彈,可能也難以操控,並對環境構成威脅。
普丁聲稱俄國核威懾力達最高水準
綜合《BBC》與《路透》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丁周日(10月26日)宣布,俄羅斯成功試射可攜帶核彈頭的「海燕」巡弋飛彈,他自誇說,俄國核威懾力達最高水準。莫斯科聲稱,這種飛彈可突破任何防禦系統,俄羅斯軍隊將逐步部署該飛彈。
這次試射以及上周的核武演習傳遞出一個訊息:在美國總統川普對俄羅斯採取更強硬立場以推動停火之際,用普丁的話來說,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俄羅斯永遠不會屈服於西方的壓力。
莫斯科最高將領表示,俄羅斯已試射核動力「海燕」巡弋飛彈。俄羅斯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在電視會議上對總統報告:「我們在10月21日發射一枚核動力導彈,飛行時間長達15小時,射程達1.4萬公里(8700英哩),這並非極限。」
俄羅斯繼續吹噓,9M730海燕飛彈(Burevestnik)幾乎可以規避現有和未來的導彈防禦系統,其射程幾乎是無限,飛行路徑難以預測。
飛彈的飛行時間15小時,射程達1.4萬公里
克里姆林宮周日發布的聲明說,普丁身穿迷彩服,在會晤烏克蘭戰爭指揮部將軍時表示:「這是一件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武器。」
早在2018年,這款低空飛行的實驗性質飛彈首次亮相,被譽為擁有無限射程和規避飛彈防禦系統的能力,以此回應美國在2001年單方面退出1972年《反彈道飛彈條約》後建立飛彈防禦系統以及北約軍事聯盟向外擴散。
當時,西方專家曾對導彈的戰略價值以及俄羅斯聲稱已成功試射該導彈的說法表示懷疑。
周日,普丁也說俄羅斯專家曾告訴他,這種武器不太可能實現,但現在他說,其「關鍵測試」已經結束。
普丁表示,海燕飛彈的「最後一次成功試射」已於2023年舉行,但這項說法無法獨立核實。據一個軍控運動組織稱,自2016年以來,至少已知13次試射當中,只有2次取得少部分成功。
普丁向華盛頓、西方國家發出信號
俄羅斯10月26日告訴值得信賴的戰時指揮官格拉西莫夫,俄羅斯需要了解如何對這種武器進行分級,並為部署「海燕」飛彈做好基礎設施準備。
無論飛彈試射成功與否,這次導彈試驗的時機耐人尋味,再加上普丁身著軍裝在指揮所與負責烏克蘭戰爭的將軍們會面時宣布這一消息,主要是向西方,尤其是川普發出威懾的信號。
川普形容俄羅斯是未能迅速制服烏克蘭的「紙老虎」。普丁向華盛頓發出的信號是,俄羅斯仍然是全球軍事競爭對手,特別是在核武領域,莫斯科在核武軍控的提議應該得到落實。
由於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俄羅斯遠程能源基礎設施目標的情報,協助基輔軍隊精準打擊目標,這刺激普丁向西方發出的信號是,莫斯科可以隨時反擊。
就在《華爾街日報》披露川普政府已解除對烏克蘭使用西方盟友提供的部分遠程飛彈限制之後沒多久,普丁上周四表示,如果俄羅斯遭到襲擊,俄羅斯的回應將是「非常嚴重,甚至是壓倒性的」。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周日發表演講時向俄羅斯國家電視台重申這些訊息。
海燕曾有發射失敗紀錄,造成多人傷亡
自2018年海燕飛彈首次亮相以來,其實用性一直是軍事和國防界激烈爭論的話題。
美國空軍國家航空航天情報中心2021年的一份報告得出結論:核動力巡航導彈將使俄羅斯擁有一種具有洲際射程能力的獨特武器。
然而,正如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同年指出的重點,俄羅斯在發射海燕飛彈時能否確實可行可控,仍遭遇重大挑戰。
IISS的分析師寫道:「可以說,該飛彈能否部署俄羅斯軍隊,取決於能否克服確保核子推進裝置可靠性能的巨大技術挑戰。」
「該導彈多次飛行測試失敗,並發生過一起事故,造成多人死亡。 」
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報告引用一份俄羅斯軍事期刊,稱該飛彈射程在1萬至2萬公里之間,這使得「該飛彈可以部署在俄羅斯境內的任何地方,都能夠打擊美國本土的目標」。
該期刊還宣稱,該飛彈的飛行高度可以低至離地面50至100米,這使得全球各國防空系統難以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