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經濟回來了!旅客量刷新高、台灣重回亞洲第2大 原因曝光
郵輪市場強勢回溫!台灣港務公司推估今年郵輪旅客有望超越疫前(2019年)數字,來到111.9萬人次的歷史高點,重回亞洲第2大郵輪市場。港務公司分析台灣郵輪市場快速回升的原因有4,包括1.來台郵輪艘次減少,但郵輪大型化,可搭載旅客的量更多,2.掛靠台灣港口的郵輪增多,3.我推動郵輪雙母港已見成效,4. Fly-Cruise(飛機與郵輪搭配的旅遊方式)增加。
據指出,在疫情前台灣郵輪發展快速,港務公司也積極向各國際大型郵輪公司招手,推介台灣觀光資源,使得國際郵輪掛靠以基隆、高雄為母港的郵輪逐漸增多,在疫前我郵輪旅客數來到歷史高峰105萬人次,超越日本、韓國,為亞洲第2大郵輪市場,但因疫情爆發,各國封禁港口與旅遊業被迫按下暫停鍵,我郵輪市場也因此停擺。
基隆港表現亮眼 旅客量較去年增20%
港務公司指出,疫後多家郵輪公司陸續來台探路,並逐漸開闢航線,加上港務公司積極前往歐洲、日本等大型郵輪公司拜會,來台郵輪明顯增加,根據統計,今(2025)年預估掛號港達271艘次,較疫情前的175艘次成長逾5成,代表外籍郵輪來台靠港比例大幅拉升,反映台灣觀光吸引力持續擴大,其中基隆港表現亮眼,全年旅客預估達92萬3800人次,較去年的76.8萬人增幅超過20%。
港務公司說,雖然郵輪來台艘次總數略有下降,但旅客量增加,反映出郵輪大型化的趨勢,例如地中海郵輪旗下的「地中海榮耀號」於6月13日停靠基隆港,單次載客突破5500人次,創下該船亞洲區歷來最高載客紀錄,也是基隆港靠泊郵輪旅客數最大的紀錄。
雙母港見效 海空串聯更具吸引力
港務公司分析指出,郵輪旅客人次快速增長原因有4,首先,來台郵輪艘次減少,但郵輪朝大型化發展,可搭載旅客的量更多,其次,郵輪業者疫後積極重啟與拓展航線,地中海郵輪、星夢郵輪等大型業者重返基隆,掛靠台灣港口的郵輪增多,第3,我推動郵輪雙母港已見成效,4. Fly-Cruise(飛機與郵輪搭配的旅遊方式)增加。
展望未來,港務公司說,將持續推動雙母港模式與多港協同作業,結合航空與海運運能,強化「海空串聯」的旅遊型態。隨著國際航線回歸與旅遊信心的提升,台灣郵輪市場可望再邁向下一波成長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