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革命前奏曲》鬆綁外籍家庭幫傭 是落後的家庭政策

信傳媒

更新於 09月09日04:40 • 發布於 09月09日05:20 • 林凱衡
只有新加坡跟台灣相比,有更高的女性勞參率,與更高比例的外籍工作者,但新加坡的開放幅度不僅遠高於現行台灣的外籍工作者人數。(圖片來源/Latest Worldnews頻道)

賴清德總統於9月8日接受自由時報獨家專訪時,指出為了回應民生需求,在福利政策上可以考慮鬆綁家庭聘請外籍家庭幫傭門檻,申請家庭門檻從三名以上年齡六歲以下子女,或四名以上年齡十二歲以下子女,且其中二名為年齡六歲以下的家庭,修改至1個小孩的家庭也能聘僱,或是12歲以下也能聘請,以緩解家庭照顧負擔,釋放女性勞動力。然而這一鬆綁聘請家庭幫傭這一政策修改之芻議,可謂我國家庭政策的嚴重倒退,賴總統有必要再多加斟酌。

先釐清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首先,賴總統可能要先確認當前要解決的問題是甚麼,真的是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太低嗎?我國近年來25-29歲的女性勞動參與率約9成,在國際比較而言是相當高的,然而在30歲以後女性勞參率就持續下滑,也不存在所謂子女長大後返回勞動市場的M型反彈,可以進一步推測這些退出勞動市場的女性在照顧子女結束後,接著可能就要面對父母長輩的長照需求。這才是導致整體台灣的女性平均勞參率反而低於美日韓等國家的原因。同時,25-64歲的無就業意願女性的理由中,有超過5成為「做家事」,超過7成為「照顧家人」。由這些簡單的統計數據,就可以知道台灣女性當前確實面對工作與家庭兩頭燒的困境。

要解決女性勞參率下滑或偏低的問題,重點在於看到家庭照顧者以女性為主,適當地平衡或減緩女性在工作第一輪班與家務第二輪班導致的過勞與力不從心,也因此必須兼顧性別平等與勞動市場的課題。一般而言相關政策不外乎幾個方向:第一、平衡兩性家務分擔與照顧責任。第二、設置友善的托育與長照設施。第三、建構平衡工作和生活,以及對女性生育和返回職場友善的相關措施。第四、降低整體工時,使得兩性都能有更多時間與彈性承擔照顧與育幼責任。一般而言,如果能降低女性蠟燭兩頭燒的問題,通常也有助於提高生育的意願。

整體而言,台灣重視性別平等與工作生活平衡的家庭政策雖然已經有在進步。例如上週勞動部剛宣示要推行的彈性育嬰假,就提供給父母更多的時間彈性來分配工作與育幼需求。但是目前仍離歐美國家有相當的距離,如果要有效提高勞動參與率,恐怕還需要更多更積極的措施來平衡女性在家庭與工作兩頭燒的問題。

鬆綁移工能帶來女性勞參率嗎?代價是什麼?

那麼賴總統提的鬆綁外籍幫傭,讓更多家庭能夠聘請,會改善女性勞動參與率嗎?從國際比較數據來看,恐怕是否定的。2023年台灣的女性勞參率是51.8%、南韓是55.6%、日本是54.8%,2022年台灣的外籍工作者人數占本國勞動力比率是6.1%、南韓是1.3%、日本是2.6%,台灣的外籍工作者人數比例相較於南韓和日本而言偏高,但是女性勞動參與率卻比南韓和日本低。另外,如果加入香港與新加坡的數據來看,2023年香港與新加坡的女性勞參率分別為52.2%和62.6%,2022年香港與新加坡的外籍工作者人數比例則分別為9%與35.1%,香港的移工人數比率雖然比台灣高,但女性勞參率只有微幅高於台灣。

只有新加坡跟台灣相比,有更高的女性勞參率,與更高比例的外籍工作者,但新加坡的開放幅度不僅遠高於現行台灣的外籍工作者人數,同時我們也要注意新加坡的女性生育率2023年只有0.97,並沒有因為勞動參與率提高有明顯改善。單從客觀數據來看,看不出來鬆綁家庭幫傭對女性勞參率或生育率的影響。

鬆綁聘僱外籍家庭幫傭,一方面由於這些幫傭以女性為主,因此持續地鞏固了女性承擔家務角色性別分工框架,二方面,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聘請外籍家庭幫傭。目前家事類移工薪資每個月2萬元,加上健保費、職災險與就業安定費等,則每年開銷超過30萬元,這對許多家庭而言也是沉重的負擔。如果開放聘僱外籍家庭幫傭照顧小孩或分擔家務,不是每個家庭都有經濟能力聘僱外籍家庭幫傭,獲益的一定是高薪資收入所得者的家庭為主,這裡存在著明顯的階級問題,實際上高薪資收入所得者絕對不會是最需要鬆綁聘僱外籍家庭幫傭的人。第三,由於家事類移工的薪資不適用勞基法,與基本工資脫鉤,目前對家事勞動服務相關立法至今仍遲遲未能上路,在家庭內的勞動也缺乏監管,因此鬆綁外籍家庭幫傭,也等於是擴大了本國人對外國工作者的勞動剝削。

未來的外籍勞動力將不再充沛

鬆綁外籍家庭幫傭來降低家務負擔,就跟放寬外籍看護巴氏量表限制一樣,意味著我們將更加依賴移工人口承擔台灣人的家庭照護工作,擴大引入相對廉價的外籍勞動力,雖然可以快速填補需求,但將不利於建構本國的公共照顧系統。另外,近期受到東亞國家自身發展需要,以及日韓也面臨缺工和少子化問題影響,目前對於外籍勞動力的薪資正在上漲,未來東亞對勞動人口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明顯,因此我們不可能一直寄望其他的亞洲國家能為台灣提供廉價的勞動力。

同時,外籍勞動人口並不是無限供應的。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東亞國家除了台灣、南韓、日本、新加坡、香港和中國面臨超低生育率問題外,其他開發中的東亞國家生育率也在急速下滑並且持續創下新低,2023年泰國的生育率為1.08,馬來西亞降至1.7,2024年越南也降至1.91,目前新的東亞人口結構資料已經預示了未來勞動力將不再會像過去那樣充沛,在這個新的趨勢下,主政者恐怕需要從人口與勞動市場等更宏觀的角度,來思考民生問題,並提出真正適切且永續的應對方案。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陳佩琪爆柯文哲「獄中屁股感染」她幫包藥 悲曝:思緒遲緩、下肢無力

鏡週刊
02

「水塔男屍」身份確認!40歲工人疑行竊失足溺斃

太報
03

國民黨主席8人亂鬥!網路投票12萬人表態 「黑馬是他」反超奪冠

TVBS
04

高院撤銷柯文哲交保 黃國昌臉書遭灌爆

NOWNEWS今日新聞
05

阿北恐再羈押!高院狠打臉地院 撤銷柯文哲7000萬交保兩大理由曝光

太報
06

72歲婦人領120萬做裝潢 警苦心勸說卻意外發現她「通緝ing」

壹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