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廢物不廢「喵喵窩手作」的綠色實驗日記

信傳媒

更新於 09月05日09:50 • 發布於 09月06日08:00 • 高雄畫刊
當減廢遇上美感,原本可能被丟棄的材料,變成了帶有溫度的生活物件(圖片來源/高雄畫刊授權轉載,下同)

環保,對「喵喵窩手作」創辦人郭雋瑄而言不只是口號,更是實踐於日常的生活態度。她回收廚房棄油、碎布、廢紙與木屑粉,運用巧手轉化為有趣且實用的作品,開啟了環保與永續的新可能。

疫情期間,郭雋瑄因興趣報名了手工皂課程,也學習如何成立工作室,由於當時並沒有明確的創業目標,閒暇之餘就在家東摸西試。她注意到烹飪遺留的廢油,正好可以成為手工皂的材料,便回收廢油動手試作,成為她日後綠色創作的起點。

「喵喵窩手作」的名字由來,是從郭雋瑄家裡收養的一對母子貓而來。(攝影/Carter)
郭雋瑄一路以來試做的成品。橘皮酒精(右)、彩球(左)。其中彩球因取得合適的碎布不易,製作相當靠運氣。(圖片提供/郭雋瑄)

很早之前,郭雋瑄便關注減塑等環保議題,不愛浪費與囤積的性格驅使她思考如何將各種生活廢料轉化為創作素材。於是她接觸各種手作課程,從水泥工藝、磨石子、植物染到自製矽膠模具,藉由不斷學習,拓展對回收材質的應用理解。她曾用碎布縫製聖誕彩球、用橘子皮製作酒精噴霧,也撿拾落葉創作植物染作品,甚至連家裡種的左手香,母親都會採收,請她想辦法「消化」。

郭雋瑄在廢棄材料中找靈感,把實踐環保的過程變得有趣且兼具實用。(攝影/Carter)

郭雋瑄的創作不只有手作趣味,也努力試驗多元材料。她曾與木工品牌「大雄的木作世界」合作,取得木工製程中產生的木屑粉廢料。以國外的咖啡渣鉛筆為靈感,她嘗試將木屑粉過篩後,混入石膏粉與廢布纖維,反覆調整比例,最終成功製作出帶有淡淡木香的色鉛筆。

製作步驟:

1、準備材料:過篩後的木粉、石膏粉、回收布料打碎的麻纖維與白膠。

2、混合乾燥材料,加入白膠攪拌成黏土狀。

3、將黏土擀平,包入筆芯後塑形。

4、自然風乾後,帶有淡淡木香的色鉛筆完成。

以木屑粉為材料,經過多次實驗後,成功做出帶有木香的色鉛筆。(攝影/Carter)

「最困難的不是創作,而是過程中的浪費感。」即使原料是回收物,一旦失敗仍感到可惜。但郭雋瑄始終堅持不懈,致力探索每一份素材的再生可能,讓資源真正物盡其用。她的作品總是連結著生活軌跡,也提醒人們——生活中其實處處有資源,只差一點點想像力。

如今,「喵喵窩手作」已邁入第五年。除了在網路上販售作品,郭雋瑄也不定期參與市集設攤、參展,並經常受邀開課。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設立的「創客小棧」中,郭雋瑄不僅參與學習各式手作技能,也受邀開設「循環經濟」主題的手作課程。她運用廢油製作手工皂、將廢紙變成紙黏土,甚至結合廢玻璃與水泥創作,帶領學員透過實作體會「變廢為寶」的可能性。

談到教學經驗,她語氣充滿熱忱:「我希望讓大家理解,擁有手作回收的知識,代表你有能力處理自己家裡產出的廢物,讓它變得實用、變得美麗,而不是直接丟掉。」

利用回收水泥、石膏與廢玻璃,再加一點創意與美感,讓回收材料煥發新生命。(攝影/Carter)

她不以獲利為首要目標,而是希望透過創作過程,讓更多人認識環保、實踐永續。她認為,如果每個人都能對自己產生的廢棄物負責,並讓這些物品重新發揮價值,地球的壓力就會小一些,也能因此拾回一些美好的可能。或許實現永續不是一蹴可幾,但就像一支色鉛筆是在無數次失敗中誕生,每一個願意動手的念頭,都是邁向綠色生活的一小步。

郭雋瑄侃侃而談,分享一場從興趣延伸的永續推廣。(攝影/Carter)

文/蔡蜜綺 攝影/Carter 圖片提供/郭雋瑄 責任編輯/林煥森

FB:喵喵窩手作。教學먀오먀오워 (喵喵窩)

本文轉載自《高雄畫刊》,原文請點此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華航訊號異常轉降「捨近求遠」高雄 民航局開罰60萬元

鏡週刊
02

暴增167倍!彰化無人工廠「電費1.6萬」 台電:抄表無誤

CTWANT
03

未付57元資遣費遭罰30萬 雲林廠商親上火線回應了

EBC 東森新聞
04

日本iPhone17便宜台灣快5千,退稅還省更多!買回台灣可以用?達人列10點苦勸:別因小失大

今周刊
05

民間獵人加入後成效大增!屏東「獵龍行動」8個月逮7.4萬綠鬣蜥 發出禮卷581萬元

CTWANT
06

俄羅斯外海發生規模7.7強震 氣象署發布海嘯警訊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