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吃藥會上癮?醫揭:藥物搭配行為治療,提升學習與生活品質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09月17日07:55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吃藥會上癮?醫揭:藥物搭配行為治療,提升學習與生活品質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簡稱ADHD)常被誤解為單純的「好動」或「不聽話」,其實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影響腦部的功能。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嵩濤指出,台灣約有9%的兒童受到ADHD影響,但僅有1.6%接受正式診斷,真正接受完整治療的比例更僅約1%。這意味著許多孩子未能及時獲得支持,導致學習、人際及情緒發展受阻。

李醫師分享了一位小學二年級男童「小明」的治療案例。小明因上課坐不住、專注力不足,經常被老師批評、同學排斥,回到家中更常與父母爭吵,甚至情緒失控,發脾氣撕掉作業、摔東西。經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與家長行為策略的介入後,他逐漸能專心完成課業,課業成績進步,也交到了朋友,自信心重新建立。李醫師強調,帶孩子前來就診並不是否定能力,而是希望透過完整評估與理解,讓孩子少一些困難,多一些成功,開始相信自己也能辦得到。

然而,許多家長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就是「吃藥會不會上癮」。李嵩濤醫師特別澄清,臨床上常用的中樞神經興奮劑(如利他能、專思達等),在醫師處方的劑量下並不會造成依賴或成癮。相反地,規律治療能改善孩子的專注力與情緒控制,還能降低他們未來抽菸、飲酒或濫用毒品的風險。他解釋,藥物的作用就像「替孩子的大腦戴上一副眼鏡」,幫助他們把外界訊息看得更清楚、更有條理,可以讓孩子把專注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研究顯示,藥物治療的有效率可達八至九成,若再搭配行為治療,效果更佳,能顯著提升孩子的學習與生活品質。

除了藥物,家長的角色也至關重要,透過集點獎勵制度、冷靜區(Time-out)、正向讚美等親職教育方式,能協助孩子累積正向經驗,改善親子互動。學校與社會資源亦是關鍵,包含老師調整教學的策略、必要時進行特教鑑定、輔導老師支持,以及必要時的社政與兒少保護合作,才能形成完整的支持網絡。

「ADHD孩子的治療,是醫學、教育、家庭與社會的合奏。」李嵩濤醫師強調,當社會能共同理解並給予支持,孩子的人生就能從雜亂無章,轉變為有旋律、有節奏的成長之歌。他呼籲大眾破除「長大就會好」或「只是教養問題」的迷思,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給孩子一雙能看清世界的眼睛,也讓他們有機會綻放出獨特的光彩。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06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