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翔平四縫線速球「旋轉效率」下滑,指叉球軌跡改變……兩種球路的變化是否與手臂角度有關?
復出第三戰的四縫線速球旋轉效率偏高
道奇隊在7月21日(※以下皆為美國時間)Lou Trivino指定讓渡(DFA),並宣布升上Edgardo Henriquez。
本週末,美國紐約州庫珀斯敦(Cooperstown)將舉行鈴木一朗(現任水手隊會長特別助理兼教練)的美國棒球名人堂入選典禮。而最後與鈴木一朗交手的投手,正是 Trivino。當時他是運動家隊的中繼投手,後來回到美國後,筆者曾詳細詢問過他當時面對鈴木一朗最後一打席的感受。
他說自己當時並不知道那會是鈴木一朗的最後一打席,但表示「當時整座球場的氣氛異常,讓我隱約感覺可能是這樣。因為跟以往真的不一樣。」
他回顧每一球場上的反應與自己當下的思考,並說:「如果自己能作為最後與鈴木一朗交手的投手留名,那也是一種榮耀。」
而這位 Trivino在今年5月中加入道奇隊。筆者與他久違重逢,重新聊起當時的事,也在許多方面得到幫助。
日本時間7月26日(週六),朝日電視台的《Tamori Station》節目將播出大谷翔平的特輯。本次筆者也參與採訪,其中有一段是介紹睡眠如何幫助疲勞恢復,在這方面 Trivino提供豐富資訊。
外界皆知,大谷非常重視睡眠作為恢復手段。道奇隊本身也非常重視選手的恢復,在去年休賽期間改裝球員休息區與訓練設施,並設置「午睡房」。此外,也導入如高濃度鹽水漂浮艙(Isolation Tank)等設備,這些都已廣為人知。
但其實不只如此。 Trivino在剛加入道奇隊的那天曾說:「因為臨時被叫上來,睡眠不足。」但他聽說有「午睡房」,便立刻前往,卻驚訝地發現裡面有「不得了的東西」。
這部分會在節目播出後再詳細介紹。不過當筆者問他「是什麼東西」時,他借用我的手機,搜尋兩種床的圖片並說:「就是這兩個!」
其中一種是春訓期間試用的床型,結果大受好評,常常要排隊使用,甚至讓 Freddie Freeman 在開季後自己買了一張。他也分享使用後的感想,敬請期待節目的播出。
此外,節目中也將談到大谷四縫線速球的「旋轉效率」提升與球質改善。大谷本人在第三戰面對皇家隊後也表示:
「像今天這樣球速接近100英里,浮力感覺也不差,旋轉效率也算不錯,應該算是有進步吧。」
針對不同球路調整手臂角度的策略
所謂的「旋轉效率」,是指總旋轉數中有多少比例實際產生變化量。如果達到100%,則會產生完美的後旋(Backspin)與馬格納斯效應(Magnus Effect),也就是大谷所說的「浮力」,能有效防止球下墜。
然而,在7月21日對雙城隊的先發中,大谷的四縫線速球表現並不好。雖然當天轉速達到每分鐘2467轉,超過本季平均的2418轉,但旋轉效率卻是復出以來最低的一場,因此整體效果被抵銷。垂直方向的平均變化量也只有15英吋,與上半季的平均值相同。
21日的比賽中,面對14次揮棒只製造出3次揮空。大谷本人應該也對此並不滿意。
但另一方面,他終於用指叉球投出揮空,這是他復出後首次成功。之前五顆指叉球全數為壞球,但在21日的四球中,出現一次揮空、一次看穿好球、一次右外野飛球與一次壞球。他自己也表示:「今天能以不錯的感覺結束指叉球的投球,算是進步。」
但代價可能就是四縫線速球旋轉效率的下降。
手術前,大谷的指叉球軌跡是純垂直下墜;但如今,他的指叉球在下墜的同時還會向右偏移,彷彿變成變形的變速球(Changeup)。21日投出的指叉球橫向變化最大達18英吋。儘管轉速較低讓人可以分辨出這是指叉球,但對打者來說,可能難以和伸卡球(Sinker)區分。
造成這樣變化的原因,很可能是大谷的手臂角度變低了。雖然21日的數據中沒有顯示手臂角度,但從復出第一場以來的變化來看,確實比手術前略低。
特別是第三戰(復出後旋轉效率最高的那一戰)中,手臂角度也是最高的,這應該不是巧合。
目前這樣的手臂角度比較適合投滑球(Sweeper)、伸卡球與新版的指叉球(2025版)。但不利於四縫線速球與大幅落差的曲球。若想兼顧各種球種,就必須針對不同球路調整手臂角度。
筆者在春天訪問Trevor Bauer時,他說過:「只要釋球點的差異維持在三顆球內,對打者來說其實很難察覺。」未來大谷在進行更多復健登板時,應該會進一步朝這方向調整。
最後也有個疑問:一般來說,手臂角度降低會增加手肘的負擔。那麼,大谷現在的投球姿勢真的沒問題嗎?下回將進一步探討這個議題。
顯示全部
留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