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助早期發現失智症 業者研發「Tau蛋白篩檢」新技術揪出阿茲海默

風傳媒

更新於 06月25日08:53 • 發布於 06月25日08:53 • 黃天如
前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罹患失智症,引發國內關注,如何早期篩檢、早期治療成了重要的課題。(資料照,吳逸驊攝)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罹患失智症,正巧國內近期引阿茲海默症(占失智症7成)新藥,如何早期篩檢、早期治療就成了重要的課題。專家指出,研究證實除了「類澱粉蛋白」,「Tau蛋白」沉積也與疾病嚴重度高度相關,且距離出現症狀時間相對接近,惟目前還沒有Tau的蛋白攝影技術,國內生醫界正在積極研發, 希望能贏在起跑線。

據衛福部統計,國內65歲以上長者中,失智症盛行率約7.99%,相當每百人中就有8人罹症。預估2031年失智人口將突破47萬人、2061年將達88萬人,將對家庭、社會造成無比沉重的負擔。

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副主任張瓊之指出,科學研究已證實,阿茲海默症與大腦類澱粉蛋白、Tau蛋白沉積相關,是涉及「雙蛋白」的疾病。其中類澱粉沉積現象會在出現健忘等症狀的20年前發生,若是60歲生病,40歲左右就可能出現相關沉積,且可能不足以構成阿茲海默症的判斷;至於Tau蛋白沉積則可能提前於症狀出現前10年發生,相對有機會成為早期篩檢標的。

張瓊之指出,臨床上Tau蛋白表現也是判斷疾病嚴重度的關鍵,且失智症新藥「欣智樂」的三期臨床試驗也發現,Tau蛋白越少,治療效果越好,顯示早期篩檢診斷的重要性。

新旭生醫創辦人張明奎表示,目前已研發相關顯影劑,將腦中Tau蛋白沉積狀況視覺化,協助醫師準確判斷病程與治療時機,在早期發現失智症與處方決策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在中國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美國也有第二、三期臨床試驗進行中,且台灣參與其中,現在已向台灣食藥署接洽申請藥證等相關事宜。(推薦閱讀)失智症新藥抵台!83歲患者開打第一針 醫揭用藥條件:約13萬人符合資格

張明奎亦指出,目前全台正子攝影數量有限,且大多用於癌症患者,未來也可搭配引進日本開發的輕量型腦部專用PET儀器,搭載行動巴士巡迴檢查,讓國人接受阿茲海默症篩檢,並可結合人工智慧(AI)影像診斷判讀與雲端數據中心,實現早篩早治療的願景。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興達電廠驚傳爆炸!濃煙竄天畫面曝 陳其邁回應了

三立新聞網
02

快訊/興達電廠大火現場曝光!「紅焰竄天」台電曝爆炸原因:燃氣洩漏

三立新聞網
03

快訊/柯文哲交保後馬上接觸證人 北檢5理由提出抗告

鏡週刊
04

諮商界首起#MeToo運動:彰師大輔諮系師對生性騷案後,校友的反省與行動

報導者
05

高院點頭!辜仲諒赴日參加U18世界盃 鄭世忠:非特權而是國家任務

鏡週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