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現金流+指數成長 放著不動就 11%!勳仔的生命週期法,40 歲前衝財富自由!

CMoney

發布於 10月25日09:56 • Money錢

工程師勳仔在 6 年間靠「微槓桿+指數成長」雙引擎讓資產翻 6 倍!本集《理財資優生》(播出時間:2025 年 10 月 20 日)邀請勳仔,分享他如何運用期權策略+微槓桿投資 ,創造穩定現金流、節稅又增值!

從 ETF 投資到台指期槓桿應用,他用實戰經驗證明:財務自由不是夢,而是一場精準計算的選擇!

科技業工程師兼投資理財部落格版主

勳仔目前在外商科技公司擔任晶片的架構設計師,他在這領域做了 10 幾年,但他一直對投資充滿興趣,持續透過閱讀、YouTube 增加財商,後來疫情他就建立了部落格-勳仔的理財小角落,開始分享自己的投資理財知識。

2 方向改變家庭生活

勳仔家庭並不富裕,雖然爸媽很努力賺錢,讓他們衣食無憂,但小時候他還是會羨慕同學可以出國、穿名牌球鞋,所以他從小就立志要改變家庭生活,朝兩方向努力:

  • 認真念書,拿到好的門票

  • 進到好公司賺錢,將錢存下來投資,有效率的錢滾錢

高薪不代表能財富自由?

勳仔曾在聯發科當技術副理,現在是外商 SOC 的架構師,但高薪卻不代表就是財務自由,因為:

  • 高收入、高慾望,能存多少才是重點

  • 存下來的錢要如何轉換成其他資產,創造現金流

勳仔的投資歷程:從存股族到生命週期投資法

勳仔剛出社會時,跟大部分人一樣是做存股,在早期也是寫基本面、分析財報,後來因為工作繁忙,就開始做指數投資。

他 35 歲時,因為擁有本業收入,又累積了一些資產,可以承擔更高的風險後,就開始生命週期投資法,利用槓桿方式增加財富的累積,所謂生命週期投資法,概念就是在年輕時候,要透過槓桿方式讓資產有較高的曝險,因為年輕時我們資產的絕對值較小,但不要開超過 2 倍的槓桿,這樣它的曝險程度才會跟我們 50、60 歲時差不多。

投資大盤 4 工具

  • 指數型 ETF,就是所謂的 0050、006208,這是新手入門最簡單的投資工具

  • 0050 的連結基金,屬於累積型的,配息會在淨值裡做複利的滾存

  • 連結加權指數的期貨,具備分散效果且持有成本低

  • 槓桿的指數投資,正 2 的 0050 是單日做正向 2 倍,會有摩擦耗損的問題,可是如果用期貨去做,可以做到 2、3 倍,取決於我們的保證金跟部位的曝險程度

台指期 3 大優勢

  • 可以節稅

  • 持有成本低

  • 可以參與除權息

現金流加指數成長,放著不動就 11%!

假設現在交易指數是 25,000 點,小台一點是 50 元,整個合約價值是 125 萬,如果做 2 被槓桿,約 60 幾萬保證金。

賣了一個賣權,如果想要收約 30 點的權利金,沒觸價的話就一直收 30 點權利金,一週就可以收 1,500 元,一個月就是 6,000 元,假設大盤指數價格都沒動,一年光靠權利金就可以收 7 萬 2,約 11% 的報酬率,一旦大盤下跌,再低接回來就好。

如何降低風險?

  • 槓桿不要開太高,控制好保證金的槓桿倍數

  • 標的以指數型為主,避免系統性風險造成的流動性問題

勳仔資產配置的核心,請看影片👇🏻

影片/6年資產翻6倍!工程師用「微槓桿+指數投資」 40歲前衝財富自由|ft. 勳仔的理財小角落 勳仔【理財資優生】EP47

(圖:shutterstock /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全民大減稅!明年綜所稅免稅額估調高4千元、薪扣額調高9千元

自由電子報
02

普發1萬第二天!登記入帳衝170萬人 這4種狀況「恐無法入帳」

太報
03

郭台銘母親辭世/鴻海原始金主初永真 曾助國民黨度過難關

鏡週刊
04

他50歲勞保一次領爽花光「還能工作有後路」…被資遣才驚覺4大國家補助全沒了:代價遠超過想像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5

母親辭世仍支持妻子!郭台銘要曾馨瑩本週六照常辦「永齡銘馨盃」

鏡報
06

普發萬元商機大! 銀行火力全開''普發1萬變10萬''

民視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