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川普調停民主剛果衝突沒成效 總統齊塞克迪:已與中國締結戰略夥伴

上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李浩宇
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齊塞克迪22日表示,6月在美國的斡旋下與盧安達簽署的和平協議未有成效,但感謝川普協助。(資料照片/美聯社)

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齊塞克迪22日表示,6月在美國的斡旋下與盧安達簽署的和平協議並未平息剛果東部的戰火,但感謝美國總統川普的協助。

民主剛果戰火延燒 稱不會出售礦產

綜合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與路透社報導,6月27日,美國促成了剛果與盧安達之間的和平協議,旨在終止華盛頓和聯合國專家所稱的盧安達對M23叛軍的支持。

齊塞克迪(Felix Tshisekedi)在紐約對記者表示,儘管他支持美國調停,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拍賣我們的礦產資源」,並指出剛果民主共和國已與中國簽署了戰略夥伴關係協議,「今天,我們正與美國就類似的夥伴關係進行談判。我們希望能將其完成。」

(延伸閱讀:美成功斡旋和平協議 盧安達、民主剛果數十年衝突可望告終

M23叛軍今年初發動閃電攻勢,控制了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的兩個最大城市——戈馬(Goma)和布卡武(Bukavu)。根據剛果政府的資料,自今年1月以來,東部地區的衝突已造成約7,000人死亡。由圖西族(Tutsi)領導的M23聲稱,其目的是保護當地少數盧安達社群的利益,包括圖西族群。

川普斡旋大談礦產 判軍領袖嗤之以鼻

川普18日在與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出席記者會時表示:「我們解決了剛果和盧安達之間的爭端,那是一場殘酷的戰爭,造成接近一千萬人死亡。」

川普6月曾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向記者表示,盧安達與剛果的和平協議將使美國獲得「剛果的大量礦產權」。然而,該協議未能在M23叛軍與剛果武裝部隊之間帶來持久和平。目前,卡達主導的和平談判仍在進行中,但尚未有具體成果。

包括M23在內的叛軍聯盟領袖南加(Corneille Nangaa)向有線電視新聞網表示,如果川普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可以用礦產來換取和平,那他就被愚弄了:「我們談論的所有礦產,大多位於加丹加(Katanga)和基伍(Kivu)。這些礦產屬於人民,因此他必須與人民協商。齊塞克迪並沒有任何礦場。」加丹加和基伍位於剛果東部與東南部,距離剛果首都金夏沙甚遠。

M23叛軍今年佔領了礦產集中區域,包括所謂的「鈷鉭礦之都」魯巴亞(Rubaya),但南加否認M23有圖謀礦產的意圖,並聲稱並未見過任何礦產:「這些礦產是為了你們,為了中國人,為了美國人,為了使用這些原料的歐洲人。我們戰鬥是為了玉米、木薯和米。」

南加強調:「華盛頓沒有討論衝突的根本原因……我擔心即使他們簽了協議,這裡也不會有任何改變,因為我們在戈馬(Goma),我們是剛果人。我們不會流亡,我們會留下在這裡。我們就在自己的家鄉,也將繼續待在這裡。」

M23戰火加劇傷亡 戰區極須人道援助

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告訴有線電視新聞網,截至2025年年中,約有2,800萬人(剛果民主共和國近四分之一人口)迫切需要食物援助,而在M23佔領戈馬和布卡武後,暴力升級「嚴重干擾了人道救援行動」。

世界糧食計畫署國家主任辛西婭瓊斯(Cynthia A. Jones)說:「我們正面臨一場人道主義災難。」

剛果民主共和國一名匿名援助工作者表示,在東部的北基伍省(North Kivu),M23叛軍與其他武裝組織「每天都在發生戰鬥」,在馬西西(Masisi)——距戈馬約80公里的城鎮,「已有超過一百萬人因戰爭被迫遷移。」

有線電視新聞網的記者訪問M23叛軍佔領下的戈馬,一位色彩鮮豔布料的年輕人說生活狀況「還不錯」。另一外在小木桌上賣魚的婦女則說道:「我們已經受夠了」,但拒絕談論更多武裝民兵控制下的生活,也不願透露姓名。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強制植入子宮內避孕器 丹麥將向格陵蘭婦女正式道歉

中央通訊社
02

幫「無頭孕婦」接生 加薩醫揭慘況:病患臟器外露、手術無麻醉

TVBS
03

故宮捷克展遭恐攻威脅!「不停辦就看著辦」 外交部回應了

壹蘋新聞網
04

修一下圖 有這麼難嗎? 中大外宣出包 飛行員大讚「祖國」 頭盔上竟有「這個」.....

新頭殼
05

每天吃老鼠!湖南男子荒野撐70天「暴瘦15.5公斤」 抱走45萬台幣

CTWANT
06

台灣對南非祭晶片出口管制!中國外交部跳腳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