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勞工子考上台大、公費留學變教授!被他1句話逼哭 用20年還一個對不起

三立新聞網

更新於 2小時前 • 發布於 6小時前

資深記者鍾志鵬 / 台北報導

姜義村是勞工子考上台大、公費留學還成為教授,被一位腦性麻並孩子的1句話「哥哥,走路好難」敲醒,用20年還一個對不起。(圖/畫面翻攝姜義村臉書)

姜義村出身於勞工家庭,他苦讀闖進台大、考上公費留學、現在是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他是「努力就能成功」的典範,但20年前有一天,一位腦麻孩子顫抖著對他說:「哥哥,走路好難。」那一刻,他哭了,低聲說著「對不起」。他看見,一個孩子跌倒千百次,卻依舊無法走到第五步。那份比誰都認真的努力,卻換不來最基本的自由。淚水改變他的方向—從菁英高度轉身,選擇與最脆弱的人並肩,踏上孤獨卻深刻的道路:適應體育。

他忽然理解,原來世上還有無數人,努力到流血流淚,卻依舊被世界拒絕。

姜義村是勞工子考上台大、公費留學還成為教授,被一位腦性麻並孩子的1句話「哥哥,走路好難」敲醒,用20年還一個對不起。(圖/畫面翻攝姜義村臉書)

從一句「走路好難」開始台大畢業的姜義村 二十年適應體育革命

「勞工家庭」的孩子是台大的驕傲

姜義村的童年,伴隨工地的灰塵、鋼筋與水泥的氣味。他的父母每日天未亮便出門,勞作到深夜才歸,手掌長滿厚繭,卻仍擔心家裡的學費。沒有書桌,他只能在昏暗燈泡下寫作業,常常趴在木板上睡著。那段日子,他心裡只有一個信念:「唯有讀書,才能讓父母少受苦。」憑著這股堅毅,他一路考進台大獸醫系,成為工地家庭的驕傲。後來,他因跆拳道校隊選手的經歷,對運動醫學萌生熱情,立志成為「教練的教練」,將科學帶入台灣體育界,讓選手不再因粗糙訓練提前結束生涯。這是他的夢,也是他對未來的期待。

姜義村是勞工子考上台大、公費留學還成為教授,被一位腦性麻並孩子的1句話「哥哥,走路好難」敲醒,用20年還一個對不起(圖/姜義村提供)

「走路好難」一位腦性麻痺孩子的當頭棒喝

然而,命運在一個午後悄悄改變他的方向。碩士班時,他參與志工服務,陪伴一位腦性麻痺的孩子。孩子的目標很簡單—走五步。但不管練習多少次,他總在第四步重重跌倒。一次、十次、百次,汗水與淚水交織,衣服早已濕透。最終,孩子仰起頭,聲音顫抖卻堅定地說:「哥哥,走路好難。」這五個字,彷彿一把尖刀,深深刺進姜義村心口。他突然明白,世界並不公平。不是所有努力都有結果,不是所有堅持都能換來成功。對那孩子而言,走路的距離,已是一輩子遙不可及的夢。

「對不起的淚水」姜義村未來規劃轉彎

那一刻,他的心被撕裂。他忍不住落淚,低聲不斷說:「對不起。」對不起曾經認為失敗都是因為「不夠努力」;對不起那些在社會邊緣掙扎的人;更對不起父母,他們一生辛苦工作,卻始終未能翻轉階級。他忽然發現,自己過去的價值觀是多麼狹隘與冷酷。那一夜,他輾轉難眠。他告訴自己:「如果我的專業只能幫助菁英,那麼它毫無價值。我必須用它去幫助最需要的人。」這份覺醒,成了他人生徹底轉彎的起點。他毅然投身當時冷門的「特殊體育」,並勇敢踏上公費留學之路,專攻「身心障礙者休閒與運動規劃」,為自己開啟另一片未知卻燦爛的天空。

姜義村是勞工子考上台大、公費留學還成為教授,被一位腦性麻並孩子的1句話「哥哥,走路好難」敲醒,用20年還一個對不起。(圖/畫面翻攝姜義村臉書)

他用「對不起的淚水」縫製成平等的衣裳

回到台灣後,姜義村將理想化為行動。他常說,適應體育就像裁縫師的工作。一般的體育課是一塊制式布料,但每個人的身形與需求都不同,需要重新裁剪縫製。「適應體育」就是那雙手,要為不同孩子量身打造最舒適的衣裳。他推動教育部「愛運動動無礙」計畫,走進校園、運動中心,讓身障者也能自在參與。他倡議馬拉松增設輪椅組,讓賽道不再拒人於千里之外。他用一個個故事告訴社會:運動不是特權,而是每個人天生的權利。這些努力,就像一針一線,把平等慢慢縫回社會的布料裡。

姜義村是勞工子考上台大、公費留學還成為教授,被一位腦性麻並孩子的1句話「哥哥,走路好難」敲醒,用20年還一個對不起。(圖/畫面翻攝姜義村臉書)

衝撞高牆的溫柔革命  為身障學生呼求運動權

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仍有巨大的落差。許多身障學生在校園裡還能受《特教法》保護,但一旦畢業,便失去所有資源,瞬間跌落深淵。健身房沒有設施,路跑比賽以「安全考量」拒絕輪椅,聽障者在賽事中徬徨無措。這些無形的冷漠,像一道高牆,把他們隔絕在外。於是,姜義村發起「愛運動動無礙」運動,帶身障朋友親自報名賽事,用身影挑戰不合理的限制。他告訴他們:「你不是為自己,而是為所有和你一樣的人,打開一條路。」這場革命,沒有喊叫,卻帶著溫柔與堅定,慢慢推倒高牆。

「適應體育」的核心,不在於打造菁英,而在於普及

長年推動過程中,姜義村看見社會對身障運動的誤解。多數人只看見帕運、聽奧等菁英舞台的光芒,卻忽略了更廣大的基層。姜義村直言,當九成九的資源投注在少數人身上,卻讓大多數人連基本運動習慣都無法培養,這是失衡的。「適應體育」的核心,不在於打造菁英,而在於普及。他希望從幼兒到長者,從輕度到重度障礙者,都能找到自己的運動方式。因為運動,不僅是榮耀的金牌,更是健康、自由與尊嚴的日常。他要告訴社會:真正的平權,不該只停留在競技場上,而要落實在每一個生活場域裡。

透過媒體傳聲:把平權變成常識

為了讓更多人聽見,姜義村選擇走進媒體。主持廣播、登上電視、經營社群,他用最平實的語言,解釋最專業的知識。他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身心障礙的候選人。老化、疾病、意外,隨時可能將我們帶入相同的處境。」因此,打造友善環境,其實就是為未來的自己鋪路。十多年的努力,他從不間斷。2024年,他的廣播節目榮獲第59屆金鐘獎,這不僅是個人肯定,更是社會回應。從冷僻的專業詞彙,到成為全民的日常語言,他用媒體,把「運動平權」植入每個人心裡。

姜義村是勞工子考上台大、公費留學還成為教授,被一位腦性麻並孩子的1句話「哥哥,走路好難」敲醒,用20年還一個對不起(圖/畫面翻攝自金鐘獎官方粉絲團)

沒有政策與企業的支持改革終將停滯

姜義村知道,若沒有政策與企業的支持,改革終將停滯。他推動將「適應體育」納入《特殊教育法》,並不斷呼籲全民運動、場館設計都應有「共融DNA」。同時,他與企業積極合作。政府即將成立的「運動發展部」中,專責的「適應運動司」是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可望將服務從校園擴展至全民。

當他帶著輪椅選手親自測試馬拉松賽道時,原本拒絕的主辦單位,最終被行動說服,不僅增設輪椅組,還把選手英姿放上賽事主視覺中央。這樣的改變,很快引發連鎖效應:獎牌刻上點字、公益賽邀請數百位身障者參加。這些突破證明,運動平權不只是社會責任,更能成為企業品牌的榮耀。

姜義村是勞工子考上台大、公費留學還成為教授,被一位腦性麻並孩子的1句話「哥哥,走路好難」敲醒,用20年還一個對不起。(圖/畫面翻攝姜義村臉書)

他用二十年的奔走,把「走路好難」轉化為「運動無礙」

回首這段路,姜義村從一句「對不起」開始的革命。從工地孩子到台大菁英,再到適應體育的改革者,他用二十年的奔走,把「走路好難」轉化為「運動無礙」。這條路充滿荊棘,他卻從未停步。如今,他依舊奔走在各地,眼神明亮如初。他明白,挑戰還很多,路途仍漫長,但只要方向正確,每一步都能讓台灣離平等更近。因為他深信,當有一天,所有人都能安心地走進運動場,那才是這塊土地最真實的進步與榮耀。

姜義村是勞工子考上台大、公費留學還成為教授,被一位腦性麻並孩子的1句話「哥哥,走路好難」敲醒,用20年還一個對不起(圖/Doiiin永續媒體提供)
姜義村是勞工子考上台大、公費留學還成為教授,被一位腦性麻並孩子的1句話「哥哥,走路好難」敲醒,用20年還一個對不起(圖/翻攝自姜義村畫面、Doiiin永續媒體提供、翻攝自金鐘獎官方粉絲團)
姜義村是勞工子考上台大、公費留學還成為教授,被一位腦性麻並孩子的1句話「哥哥,走路好難」敲醒,用20年還一個對不起(圖/翻攝自姜義村畫面、Doiiin永續媒體提供、翻攝自金鐘獎官方粉絲團)

Doiiin:永續公益媒體

http://https://doiiin.org/

原文網址:

https://user300811.pse.is/83hvyg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立即加入《三立新聞網》LINE官方帳號,給你最新焦點話題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1顆100元!不二坊蛋黃酥代購飆1盒1500元…民眾崩潰:比雞腿便當還貴

三立新聞網
02

才喊告網友!媽媽餵終於道歉了 改口稱「1歲以上奶粉」

三立新聞網
03

國家級警報嚇壞!台灣已進入震動模式 專家示警:地震會越來越頻繁

鏡週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生活話題:鬼月到,禁忌知多少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