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熱的歐洲空調不普及 弱勢族群隱形危機
6 觀看次數熱浪籠罩歐洲,就連位在北歐的芬蘭,也連續22天出現超過攝氏30度的高溫,但北歐建築設計原本著重蓄熱,因此無論民宅或醫療、養護機構,都屬於絕緣良好但通風不良的建築物,一旦熱浪來襲,室內溫度往往超過安全上限,挪威甚至有8家醫院不得不因此取消手術。但酷暑也催生各種創新抗暑方法,在奧地利,藝術家將柏油路面漆成普普風色塊,希望減少吸收熱能。
「在匈牙利 籠罩全歐洲的熱浪,意味著在噴水池戲水降溫,在奧地利 這家藝廊聘請藝術家,改變柏油的顏色 來減少熱反射。」
但在歐洲其他地區,熱浪卻讓人無法輕鬆看待,法國不只家戶空調率低,連醫院病房也沒空調,只能克難在窗戶貼上隔熱紙。「建築物隔熱效果很差,病房內的溫度,跟室外的攝氏35度差不多。」
而在北歐地區,這波熱浪來襲正值長假期間,醫療相關機構的人力配置,都相當吃緊。
瑞典紅十字會氣候顧問 瓦爾柏格:「(北歐)建築是設計來蓄熱而非散熱,在護理機構和一般住家,絕緣良好但通風不良的建築物,加上有限的主動冷卻功能,導致室內溫度經常超過安全值,挪威有8家醫院,甚至不得不取消手術。」
芬蘭、瑞典和挪威的65歲以上人口,占比都已超過五分之一,是歐洲高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獨居或患有慢性病的年長者不僅特別脆弱,還更容易因為行動不方便等原因,長時間待在過熱的室內空間,如何因應熱浪威脅,已成為北歐各國的新課題。
自動播放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