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突然流鼻血怎麼辦?抬頭能止血?原因、處理方法一次看

Hello醫師

更新於 2024年11月29日02:55 • 發布於 2024年12月02日01:00 • 文:連珮妤|資料查核:張廷碩(查克醫師)
突然流鼻血怎麼辦?抬頭能止血?原因、處理方法一次看

許多人都曾因突然流鼻血而嚇了一跳,其實造成流鼻血的原因很多,尤其與氣候乾燥或擤鼻涕過猛有關。究竟流鼻血原因有哪些?如何做才能正確止血?《Hello醫師》帶您一同了解。

為什麼會流鼻血?突然流鼻血的原因

流鼻血大多發生在鼻中膈前半部,也就是距離鼻孔約0.6公分處,由於此處擁有綿密血管網,也最容易受傷,只要稍微碰撞就有可能導致微血管破裂出血;以下為流鼻血的常見原因:

  • 鼻子受外力撞擊或挖鼻孔
  • 打噴嚏或擤鼻涕過猛
  • 處於空氣太過乾燥的環境
  • 有感冒、過敏性鼻炎及鼻竇炎等鼻部疾病
  • 患有高血壓
  • 長期抽菸
  • 凝血功能受損者(如血友病、白血病患者)
  • 長期服用抗凝血劑(如阿斯匹靈、Warfarin等)

流鼻血抬頭就對了?NG行為恐堵住氣管

許多人都誤以為,流鼻血時應將頭往後仰、鼻孔朝上,並用衛生紙把鼻孔塞住,想藉此避免鼻腔內的血液流出;事實上,將頭向後仰並非正確姿勢,因為血液反而易因姿勢及重力影響,向後流至咽喉部,甚至流入食道及腸胃道,刺激胃腸黏膜,讓人產生不適或嘔吐;此外,血液也可能因此進入氣管及肺臟內,堵住呼吸氣流引發危險。

流鼻血怎麼辦?4步驟處理流鼻血

當鼻血突然從鼻腔流出時,建議可透過以下4步驟止血:

  • 流鼻血時應採坐姿、將頭稍微前傾,並用手指捏住鼻翼2側,持續緊壓約5~7分鐘幫助止血。另外,鼻出血時請勿將乾燥的衛生紙條或棉花塞入鼻孔,以避免將其移出時,又讓鼻內出現新傷口。
  • 在鼻根部(即兩眼之間)局部冰敷,可使血管收縮,達到止血效果。
  • 若仍血流不止,可用濕紗布條將出血側的鼻孔輕輕塞住,再捏住鼻孔;紗布條須預留一部份在鼻孔外側,不僅可以掌握出血狀態,止血後也可輕易拿出。
  • 止血後,血液凝結會形成血塊結痂,這時請勿再揉鼻子、挖鼻子或擤鼻涕,以免結痂剝落,導致鼻腔再次出血。
流鼻血怎麼辦?快跟著四步驟正確止血!

常流鼻血要吃什麼?7方法預防流鼻血

平時若能遵守下列7原則,可有效降低流鼻血的機率:

  • 減少或放輕挖鼻孔、擤鼻涕的動作,如有鼻子過敏、鼻竇炎等鼻部疾病,也應及早治療。
  • 選擇低脂或低膽固醇的食物,以控制血壓,避免高血壓造成鼻腔微血管破裂,而出現流鼻血的症狀。
  • 增加室內濕度使鼻垢減少,增加空氣濕度,以維持鼻腔黏膜濕潤,預防鼻出血的情形發生,或使用凡士林塗抹在鼻毛附近,預防鼻黏膜乾燥。
  • 建議可多攝取內含維生素C水果,如芭樂、奇異果、櫻桃、葡萄等,幫助鼻腔血管及黏膜合成膠原蛋白,以降低流鼻血的可能性。
  • 避免食用太熱的食物或補品,以免讓鼻部血管擴張,造成鼻出血。
  • 由於抗凝血劑會影響血液凝固,所以容易流鼻血的患者,除非必要,應盡量減少服用相關藥物。
  • 抽菸不僅會傷害肺部,還會導致鼻腔黏膜乾燥,引發流鼻血,建議癮君子應盡早戒菸為佳。

---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info@helloyishi.com.tw

最新文章:《Hello醫師》「穩糖健步走」 醫師專家齊心勉糖友 大步邁向心生活

🍀加入【Hello醫師】LINE好友 健康訊息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06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