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職場,「個性好」可以當飯吃?
在職場打滾多年的讀者們,相信應該都曾有過這麼一位同事:他/她的專業不怎麼突出,工作表現有時甚至在水準以下,但因為個性非常討人喜歡,不只在同事間大受歡迎人緣超好,甚至還是特別得老闆寵愛的金童玉女。
雖然這種同事的出現行之有年,但一直沒有特別的名詞去定義他們。直到去年歐美的社群平台包括 Instagram 和 TikTok 上紛紛出現「性格聘用」(Personality Hire)一詞,以及隨之出現的各種影片,我們終於可以用一個「專有名詞」,來討論這群因為個人特質而得到工作的人。
「性格聘用」(Personality Hire)在英文裡可以當成動詞、也可當成名詞來理解:動詞的意思是指雇主在某些職缺上,主要根據應聘者的個性、魅力或與公司文化的契合度決定錄用,而不是以技能、經驗或資格為主要錄用標準;Personality Hire 也可以被理解為名詞,指的是因為人格特質討喜,而順利被錄取的員工。
「性格聘用」的優缺點
表面上,這些 Personality Hire 最大的功能,就是為團隊創造好的氛圍(good vibes),讓同事們在良好的工作環境下,更能凝聚對公司的向心力。
但這種情況也引起世界各地職場的正反面討論,當中尤以歐美社會格外關注此一現象,例如:應徵者的人格特質對僱主來說究竟有多重要? 所謂的「好同事」,對公司真有具體價值嗎?⋯⋯等等。但追本溯源,我想先分析 Personality Hire 的優點和缺點各有哪些。
優點包括以下 3 項:
- 可提升團隊士氣:一般來說積極、有活力的人可以改善工作氛圍,進而影響周遭同事,帶動團隊正面思考。
- 強化公司文化:員工的個性若符合組織價值,較能幫助僱主推動企業文化,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 提高員工對軟實力(soft skill)的重視:Personality Hire 通常具有情商高、溝通能力強、適應力好的特質,這些軟實力對很多職缺來說很有價值,但往往容易受到忽略。
Personality Hire 的缺點則有以下 3 項:
- 可能僱用了專業能力不足的員工:若僱主過度重視員工性格而忽略技能與經驗,可能導致員工工作表現不佳。但如果員工學習能力強,技術上的不足可以通過培訓來彌補。
- 影響其他員工的積極性:若資深員工發現公司更重視「個性」而非專業能力,可能會產生不滿情緒,或因覺得不公平而不願意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工作。
- 有偏頗的疑慮:太過看重員工的個性,並以其性格「適合公司文化」作為招聘標準,可能會導致過於主觀的判斷方式,並影響員工的多元發展。
哪些職務或產業,可能較適合「性格聘用」?
先釐清 Personality Hire 有好也有壞的概念後,我們就可以避免用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來看待它──正如完全以技能導向為訴求的招聘原則,也不一定就 100% 適合所有產業一樣。
那麼,緊接著的下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時候更適合進行用 Personality Hire 的原則招聘員工呢?
- 需要與客戶頻繁互動的職位: 譬如零售業、客服、公關、服務業等,外向和有親和力的個性可能比講究技巧的硬實力更重要。
- 強調高度團隊合作與公司文化的產業:譬如媒體、廣告、行銷、娛樂產業等,是否能融入群體的適應性與團隊氛圍至關重要。
- 需要創意或或涉及公眾形象的職缺:譬如 KOL、藝人等必須具備群眾魅力的工作,是否能被大部分的人喜歡,有時真的比是否「有實力」更關鍵。
- 新創企業:新創公司在成立初期非常需要建立正向文化,也需要吸引更多投資者,因此軟實力與硬技能幾乎同等重要。
反過來說,什麼時候較不適合用 Personality Hire 的原則招聘員工呢?
- 高度專業化的職位:譬如醫生、工程師、金融分析師等,這類職缺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會被優先考量。
- 高風險行業:在需要嚴格遵守法規、對技術精準度要求極高的領域,個性等軟實力不可能凌駕於專業能力。
- 當公司有著不健康的企業文化時:如果一間企業的組織文化已經不是很健康,卻用「文化契合度」當作排擠不同觀點或多元人才的藉口,可能會為組織本身帶來更多負面影響,吸引更多認同有毒企業文化的員工加入。
歐美職場關於 Personality Hire 的這波討論,其實是一個讓求職者思考軟硬實力重要性的大好機會,尤其西方職場對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軟實力的要求其實不少於硬實力,找工作時不該忽略這些能力。
而對雇主來說,理想的聘用方式應該是盡可能平衡「性格」與「技能」,選擇既具備合適個性、又擁有必要能力的員工。如果考慮進行性格聘用,則應確保有完善的培訓計劃,並確認該職缺的確能從應徵者的人際優勢中獲益。
身為職涯教練,最後我也想透過這篇文章提醒大家:找工作時無論在求職信裡或面試過程中,一定要強調自己對該公司企業文化的了解。畢竟無論雇主是否採行性格聘用,99.9%的僱主都希望來申請工作的人對公司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如果能在求職時將這些資訊融入在你的求職工具裡,相信成功錄取的機率將會大大提高。
【延伸閱讀】
●職場上總遇不到貴人?──先打開雷達,把自己調整成「易吸引貴人」體質
●從一個師長眼中「做不出專業」、「誰做都可以」的工作裡,我們能學到什麼?──論軟實力的重要性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