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三酸甘油酯過高怎麼辦?了解原因、症狀與飲食治療

Hello醫師

更新於 05月02日06:30 • 發布於 05月06日01:00 • 文:于承宇|資料查核:賴建翰醫師

三酸甘油脂是什麼?

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是存在於血液中的一種脂肪,可經由肝臟自行製造或者攝取食物而獲得。

當身體需要能量時,三酸甘油脂可被分解為脂肪酸,作為細胞的能量來源,一旦滿足了需求,多餘的脂肪酸則會被再次轉換為三酸甘油脂儲存於脂肪細胞。我們身上的贅肉,其實就是飽含三酸甘油脂的脂肪細胞聚集處。

三酸甘油脂正常值標準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三酸甘油脂過高的狀況,唯一的方法就是透過抽血檢查血脂肪。常規的血脂檢查一般會包含:

  • 總膽固醇(TC)
  • 三酸甘油脂(TG)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因為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一樣都是組成血脂肪的成分,同樣可當作心血管疾病的警示指標。

受檢者需至少空腹8小時(不可服藥或喝飲料),可以適量喝水,以下為三酸甘油脂數值的正常值標準。若您發現數值超過150,便該著手降低三酸甘油脂囉!

  • 三酸甘油脂正常值:40-149/dL。
  • 三酸甘油脂偏高:150~199mg/dL,雖不會出現特別症狀,但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 三酸甘油脂高:200~499mg/dL,增加罹患心肌梗塞和糖尿病風險。
  • 三酸甘油脂過高:高於500mg/dL,恐發生急性胰臟炎,嚴重時會致命。
三酸甘油脂過高?數值標準與風險整理表

三酸甘油脂過高是血脂異常嗎?

血脂異常指的是血脂肪濃度超出或低於標準。當體內的三酸甘油脂過高,便可能造成三酸甘油脂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即高血脂症(Hyperlipidemia)的一種;而三酸甘油脂過高者罹患胰臟炎、冠狀動脈心臟病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也會增加。

三酸甘油脂過高的症狀

三酸甘油脂過高者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但若是因遺傳疾病而導致,例如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Familial Hhyperchylomicronemia),則可能在患者皮膚下看到脂肪堆積,也就是稱作黃色瘤(Xanthomas)或黃斑瘤(Xanthelasma) 的症狀。

三酸甘油脂過高的原因

基本上,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可分成以下2種類型:

  • 原發性:患者因為基因缺陷,導致脂質代謝異常。
  • 繼發性:因為疾病、酒精、藥物等後天因素,造成三酸甘油脂過高。

其他會增加高三酸甘油脂的危險因子包括:

  • 肥胖
  • 吸菸
  • 過量飲酒
  • 攝取的熱量經常大於消耗的熱量
  • 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患者因脂蛋白脂酶不足,導致三酸甘油脂的代謝出問題,是一種少見的染色體隱性疾病。
  • 其它疾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肝病、腎臟病或第二型糖尿病控制不良。
  • 服用特殊藥物:服用皮質類固醇(Glucocorticoids)、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利尿劑、雌激素等。

三酸甘油脂過高會導致哪些疾病?

若三酸甘油脂過高,直接相關的併發症以急性胰臟炎為主,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三酸甘油脂數值高於500mg/dL患者,他們的血漿會呈現乳白、糜狀,須盡快就醫治療。

此外,許多三酸甘油脂過高的患者,可能同時也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這可能造成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提高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

三酸甘油脂過高要吃什麼?做什麼?

控制三酸甘油脂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健康的飲食與規律運動。以下方法也助於控制三酸甘油脂:

  • 降低熱量攝取:過多的熱量會轉變為三酸甘油脂,並以脂肪的形式儲存於體內,因此減少卡路里,就能減少三酸甘油脂,並降低發胖的機會。
  • 減少攝取糖分和精緻食物:選擇多醣類,例如五穀根莖類食物,減少或避免精緻甜食或額外添加糖的食品,例如含糖飲料、蛋糕等。
  • 攝取健康的脂肪: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動物油、降低富含飽和脂肪的紅肉類攝取,也建議避免多含反式脂肪的炸物或甜點。
  • 減少酒精的攝取:酒類的熱量也不低,尤其調味酒含有更多添加糖,也可能提高三酸甘油脂超標的風險。
  • 規律運動:運動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濃度,並且幫助你消耗熱量,降低肥胖的機率。建議每天撥空運動30分鐘。

🍀想知道怎麼吃、怎麼動最健康?加入《Hello醫師》LINE好友,讓專業來解答!

延伸閱讀:膽固醇是什麼?如何判斷脂蛋白密度好與壞

---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info@helloyishi.com.tw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06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