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2050 年的世界,將會是什麼樣子?

換日線

更新於 04月21日10:58 • 發布於 04月09日09:29 • 靳嚴博/Dr. Harvey 不廢話
2050 年的世界,將會是什麼樣子?

2050 年,世界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樣貌。

抗老醫學的突破讓大部分的人都能活到 120 歲;AI 人工智慧飛躍式成長,我們生活完全離不開它;虛擬實境發展到極致,不需要親自動手,一念之間事情就能自動完成。

我們今天熟悉的多數概念將被徹底顛覆 ──團隊的意義、組織的運作模式、職涯的定義,甚至人生的意義。當知識不再只是專業人士的壟斷資源,生活的各個層面也都將被重新定義。

如果能掌握這些趨勢,與 AI 緊密協作,幫助他人以最無痛且高效的方式獲得成果,將有機會賺到難以想像的財富;反之,將會被時代無情淘汰⋯⋯。

我看到的趨勢

以上這些敘述,絕非筆者的空想。

由於我所從事的工作中,較常有機會接觸到那些位於產業界、學術界頂峰的 1%人士。對這些人而言,準確理解現狀、並精準判斷趨勢走向,不僅是能獲致如今地位的關鍵因素,長久以來更早已是他們的日常。

因此,在長期耳濡目染之下、加上自己和團隊們依據科學方法論的推導與演繹,透過掌握趨勢,確實可以描繪出一幅相對極可能成真的未來圖景。

未來世界的形貌,正由幾個強大的趨勢推動。這些趨勢不僅將劇烈的改變職場環境,也將顛覆我們熟悉的經濟運行模式與社會結構。

以下筆者整理幾個正在發生的關鍵趨勢,並分享其未來 20 多年「高度可預期的演變」,供讀者朋友們參考:

人工智慧時代,真的來了

AI 在過去十年中快速發展。過去,AI 可能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輔助工具,用來局部優化既有的工作流程,但說真的還是有很多侷限。2017 年我剛開始學 AI 的時候,很多醫院的師長都覺得這些 AI 專案大多是用來發發升等論文的題材,是所謂的"toy project",不用太認真看待。

但如今,沒有人能再否認 AI 的影響力了。在醫療端,從醫療診斷到新藥研發,AI 的應用正以驚人的速度擴展。2024 年的諾貝爾物理跟化學獎都和 AI 發明有關,這在之前是難以想像的。

今天,我們已經迎來 AI 技術的轉折點。AI 不僅能夠完成簡單的自動化任務,甚至能產生創造性解決方案,進行複雜的決策分析。這對未來的工作型態來說,絕對是一場革命性的轉變。想想幾年前,AI 還只是科幻小說中的主題,或者技術討論中的次要話題。然而,短短數年間,AI 已經迅速融入我們的生活,不僅輔助我們處理繁瑣的工作,甚至已經能通過像美國醫師國考和律師考試這樣的高難度測驗。

最令人震驚的是,AI 的發展速度已經不是以年來計算,而是每幾個月就跨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2024 年 6 月,OpenAI 前員工在他的爆炸性文章《Situational Awareness》中透露,根據目前的開發速度,AGI ( 通用人工智慧 ) 可能會在 2027 年之前實現,更狠狠挑戰了學界原本預測「至少還要 30 年」的假設。

《Situational Awareness》部分內容。圖/取自 Situational Awareness 網站

以客服中心(call center)為例,過去大量的客服工作被外包到東南亞等地;如今,許多公司已經用 AI 替代這些職務。AI 語音之逼真,客戶打電話時甚至無法察覺自己正在和 AI 交談。這樣的技術不僅限於客服,還正快速擴展至各行各業,直接導致大批工作崗位消失。

機器人,勢在必行

機器人的發展與應用,尤其在製造業和服務業,已經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勞動力的基本認知。前陣子 1X Technology 發佈讓人震驚的一段影片,短短 30 秒的內容展示機器人在感知與協作能力上的突破。隨著大部分的已開發國家逐漸步入高齡社會,利用機器人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顯然勢在必行。

隨著科技的進步,機器人的成本將逐步下降,功能和效率則大幅提升。未來的公司可能只需要少量人力,搭配大量機器人協作,就能完成複雜的業務運營。

1X Technology 人形機器人 NEO 的示範短片。圖/截自 1X Technology@YouTube

舉例來說,在醫療和長照領域,照護機器人的需求愈來愈大。在日本,由於人口老化及照護人力嚴重不足,機器人被迫成為一個必要的解決方案,這也推動了整個機器人產業的迅速發展。這些機器人不僅負責基本的照護工作,還具備社交互動功能,幫助解決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高齡化社會,不可逆的現實

全球人口老化,是未來幾十年不可逆轉的趨勢。尤其在高度發展國家,這將帶來巨大的社會挑戰,另一方面也為市場創造了新的機會。隨著人類壽命延長,如何在未來的生活中保持健康、獨立且有尊嚴,將成為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日本超高齡社會的現象是未來世界的縮影。在人力資源日益短缺的背景下,未來的醫療與照護產業將越來越依賴科技創新。AI 和機器人將接管大量工作,雖然自動化會取代一些傳統職位,但它同時也為相關產業的從業者提供了更多專業發展的機會,尤其是在技術應用與管理方面。

抗老再生醫學

抗老再生醫學的進展,為人類延長壽命和提升健康品質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科學家們正在探索各種方法,來延緩老化過程,甚至修復因老化而受損的細胞和器官。這一領域的突破,將不僅改變個人生活,還將徹底顛覆我們對職涯、退休和財務規劃的認知。

未來,我們不僅有望延長壽命,還能讓人在老年時期身體依然保持年輕狀態。事實上,細胞與基因治療技術的進步,已經讓許多原本無法治癒的疾病有了新的希望。這些突破不僅改善了醫療效果,也為長照產業和健康管理領域帶來全新機遇。

基因與細胞治療

基因和細胞治療正處於爆炸性增長的階段。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進步,我們開始看到許多以往無法治癒的疾病,通過這些技術得到治療。特別是在單基因遺傳疾病和癌症等領域,基因治療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以鐮刀型貧血症為例,這種過去無法治療的疾病,現在通過基因治療技術,可以達到極高的治癒率。

2024 年,美國 FDA 也首次批准細胞治療應用在治療實體腫瘤,這一領域的發展,為臨床醫師帶來全新的治療選項。AI 自動化技術的進步,未來的醫療成本也有望逐步降低,讓更多患者能夠受惠。

企業革命:2 個人+AI,將取代 80% 的大型團隊

未來的企業運營模式將大幅簡化,許多大公司可能會面臨徹底重構的挑戰。過去,我們崇尚龐大的人力資源和複雜的層級結構,但隨著新科技的推動,這種模式顯得越來越低效且過時。現在,我們可能還會覺得一間公司有 3 萬名員工很了不起;但未來,我們可能只會覺得這樣太沒有效率,不夠聰明。

未來的企業競爭,將不再取決於「我有多少員工」,而是「我如何用更少的資源有效率的實現更多成果」。未來的企業,極可能只需要極少數的核心成員,帶領著一群 AI 代理人,就能完成整個公司的營運。這樣小型高效的團隊,將能取代過去動輒數百人的部門,並且能更快速適應市場變化、執行決策。

當 WhatsApp 被 Facebook 用 190 億美金收購時,公司只有 50 幾名員工。這種狀況會越來越常見,更可能會出現只有兩個人加一堆 AI 應用組成的公司,卻能創造出過去需要成千上萬員工才能達成的業績。

工作重構:白領中階職位,將成歷史遺物?

隨著 AI 和自動化技術的快速進步,許多傳統白領工作將不再是穩定的職涯選擇。過去,我們習慣的「先苦後甘」職涯路徑,將變得越發不實際 ──年輕時努力工作、在組織內累積經驗、慢慢升到高位,然後透過自己積累的產業經驗變得越來越輕鬆,享受財富自由並且順利退休 ──這樣的可預期路徑即將被顛覆,這種由組織提供的穩定感,實際上可能是最脆弱的。

未來,「決策速度」與「成果導向」將成為職場新標準。AI 已經能夠代替許多中階管理職位的決策和執行工作,尤其在創新科技領域,越來越多公司將以更小、更靈活的團隊組成,在效率和創新上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這意味著,未來的職涯發展更注重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依賴於年資或職位。擁有 20 年經驗可能不再是資產,因為 AI 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回答過去需要多年經驗才能解決的問題。對個人的挑戰在於,如何保持適應力,並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 職涯發展:傳統的職業路徑將變得不再適用,我們需要新的技能組合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 創業機會:高科技領域,尤其是 AI、機器人和生物醫學,將提供大量創新創業機會,擁有創新視角和技術的人將佔據優勢。
  • 個人財務:隨著科技延長壽命,我們需要重新思考退休計劃和財務自由的策略,未來可能需要更長期的財務規劃。

困境:那些無法跟上變革的人會去哪裡?

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這場變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大多數依賴白領工作的人,將面臨巨大的職業危機。當這些人失去了在傳統職場中的位置,他們中的許多人將無法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這會引發一個全新的社會問題 ──如何應對那些無法適應變化,最終成為被社交媒體和短期娛樂消費長期「綁架」的人群?

另一方面,技職教育可能會迎來復興時代,因為實際的手工精細勞動和現場解決問題的能力,依然是不可被取代的。相對的,那些從小一路高分畢業、取得高等學歷、進入白領職場的人,若沒有變革將至的危機感,很可能適應不良,面臨巨大的挫折和失落感。

結語

變化不可避免,起點總是從認清現實出發。

除了正面迎向變化,我們別無選擇。事實上,人類就是這樣一邊迎著變化,一邊演化過來的。我們這個時代,有一天也會變成下一代羨慕的「Good old days 」(美好往昔) ──一個還有人看紙本書、還有人用手打字的時代。

【延伸閱讀】

●AI 橫行的年代:我們眼中的「未來科技」,已是新世代們的「日常習慣」
●「人類即將被『邪惡的』人工智慧統治並毀滅!」──這個想法太瘋狂,還是比你以為的更實際?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5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