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美食

小鳳梨解密》巴掌鳳梨、寶貝小甜心,鳳梨出現新品種?風味口感與大鳳梨有何不同?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5月07日14:58 • 發布於 05月06日12:26 • 上下游新聞

最近在市場有看到小鳳梨嗎?有的叫做巴掌鳳梨,有的叫做寶貝或小甜心,外觀可能只有傳統鳳梨的一半,肉嫩甜度均勻,相當受歡迎。小鳳梨是鳳梨界的新品種嗎?與大鳳梨有什麼不同?小鳳梨是否就是「二冬仔」?來看記者幫你解密。

看到小巧可愛的小鳳梨,令人不禁想嘗試。(圖片提供/阿美鳳梨)

巴掌鳳梨是新品種嗎?

不是,是小顆金鑽鳳梨。

推出「巴掌鳳梨」的全聯通路說明,巴掌鳳梨起源自 2016 年霸王級寒流,當年南部地區金鑽鳳梨普遍小顆,不足過往 1.2 公斤的常態規格。過往類似尺寸的小鳳梨,大部分只能打成果汁等加工,但收購價明顯低於正常鮮果。全聯觀察農民因此收入減少,也認為小家庭採購偏好變化,因此嘗試挑選小鳳梨販售「結果蠻受喜愛」,而成為常態商品。

小顆金鑽鳳梨講起來拗口,自然要有新名稱。全聯以單果重 800 至 1200 公克,「一個手掌能拖起」大小,成熟度與甜度也達標作為選果標準,因此把商品取為「巴掌鳳梨」。因為契作果農從屏東至嘉義,所以合規的小鳳梨都會以此稱呼。

全聯銷售的巴掌鳳梨較小顆、輕量,成人一手就能輕鬆托起。(攝影/孫維揚)

寶貝、甜心鳳梨是什麼?其它地方買得到小鳳梨嗎?

可以,只是商品名不同。

高樹鄉農會總幹事洪銘聰表示,小鳳梨在不同通路、地區有不同稱呼,像過去南部市場常稱呼為「小甜心」。另外市售小鳳梨可能是不同品種,但國內是金鑽鳳梨佔比最高,「是金鑽機會最大」。

嘉義阿美鳳梨店不定期販售「寶貝鳳梨」,即是小顆、重量約 600 至 800 公克的鳳梨。店長王珮儒說明,阿美鳳梨主要栽種金鑽、芒果跟玉蘭花 3 種鳳梨,每種採收時都會有個頭較小的果實。為了方便消費者記憶,也覺得這些小鳳梨如同「小 baby」,所以銷售時以寶貝鳳梨稱呼。

阿美鳳梨用「寶貝鳳梨」稱呼小鳳梨。(圖片提供/阿美鳳梨)

小顆鳳梨是怎麼出現的?

王珮儒表示,過去消費者常覺得小鳳梨就一定是生產氣候、管理不佳等負面因素所致,事實上鳳梨田如同一個班級,學生身高、體重不同,每株鳳梨接受同樣田間管理,也不會產出大小完全一致的果實「有大顆、就會有小顆」。

洪銘聰說明,每分地鳳梨田通常種植 4000 株鳳梨,屬於比較密植的水果,難免出現不符合市場常態規格的格外果,包含未達市場需求重量的小鳳梨。他並觀察,小鳳梨出現機率跟物候有關,近年極端氣候更常發生,小鳳梨數量也隨之增加。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陳思如解釋,農民在栽種鳳梨時,每個植株生長速度不同,採收時自然有大、小果實。不過她也同意強降雨、乾旱極端天氣可能造成鳳梨生長停滯,農民到催花期時,若植株來不及長得夠大,採收時出現小鳳梨的比例就會較高。

小顆鳳梨跟「二冬仔」有關嗎?

不一定。陳思如解釋,鳳梨從栽種到收成需經過 1.5 年,多數農民採收後會更新植株,但亦有人會留下植株上最強健的芽,等到再隔一年採收第二次果實,因為是植株第二次採收、又經過冬季,所以收成的鳳梨俗稱「二冬仔」,「其實就是第二收果實」。

王珮儒表示,二冬仔平均大小會比常規、第一收的鳳梨小,食用甜感會比較明顯,而有特定客群喜愛。這些特色剛好跟小鳳梨相似,讓消費者容易混淆。但她強調,二冬仔收成時也可能跟第一收類似大小的果實,意指市場上看到小鳳梨,不見得就是二冬仔。

全聯補充,大部分農民採收完鳳梨後會重新種植,二冬仔數量本來就不多,市售小鳳梨剛好是二冬仔的機率較小。而全聯並未特別收購二冬仔,契作的鳳梨農收成一次就除掉植株,所以巴掌鳳梨就不是二冬仔。

一年收鳳梨也可能會有小顆果實,小鳳梨不一定都是二冬仔。(圖片提供/阿美鳳梨)

聽說小鳳梨比大鳳梨口感更好?

小鳳梨的風味與口感,可能比大鳳梨更好。洪銘聰表示,較大鳳梨有較多水分,容易頂端、底部糖度有較大落差,差異可能約 2ºBrix 至 4ºBrix;小鳳梨水分與纖維都較少,頂端和底部糖度差異通常不高於 2ºBrix,因此食用感覺「甜味平均、口感綿密」。

全聯也說,以往鳳梨平均糖度約 12ºBrix,較常「上面甜、下面感覺不甜」。但小鳳梨所有果肉甜感均勻,糖度多在 14ºBrix,甜味比大鳳梨突出,所以又把巴掌鳳梨取為蜜鑽鳳梨。另外鳳梨小顆,售價也比較低,像全聯標準規格鳳梨多超過 69 元,巴掌鳳梨則是 59 元,用價格吸引商機。

「小顆食用感受較好」,陳思如解釋,小鳳梨會把養分集中在較少的果肉中,所以食用時酸、甜感比較均勻、濃郁。但因為個頭小,反而纖維比較細,不易有咬舌感,肉細、味濃是其亮點。王珮儒則觀察,小鳳梨含水量比常規鳳梨低,相對比較耐放,「買來放至一週味道都還很好」。

小鳳梨果肉甜度均勻、纖維感較少,因此擄獲特定消費者芳心。(攝影/孫維揚)

既然好吃,為何小顆鳳梨以前是「格外品」?

陳思如坦言,大小、重量是多數農產品定價依據,小顆、重量少的鳳梨售價較低。但每株鳳梨只會收一顆果實,當小鳳梨越多、農民總收穫重量越低,「代表收益變低」,因此,大部分果農都不希望田間產出過多小顆鳳梨。

洪銘聰表示,每顆鳳梨的採後流程都一樣,成本皆約 25 元,但小鳳梨市場價格較低,等於多一顆小果,農民就少賺一分錢。而且國內鳳梨除了鮮食,也常用來拜拜、送禮,許多人會偏好採買大顆鳳梨「感覺比較大方」,不喜愛小鳳梨。他表示,農民多秉持不浪費、賺回成本心態販售小顆鳳梨,而不會特意生產。

王珮儒說明,過去市場「超反抗小顆鳳梨」,不但是送禮、拜拜不比大顆鳳梨適合,也會誤解小鳳梨必定是營養不良、管理不佳的劣質果,加上果肉較少,消費者「容錯率」較低,削皮時不小心失手,損失果肉比例自然比常規果實高。

王珮儒不諱言,以前小鳳梨市場接受度不好,送至拍賣市場價格又差,農民常直接捨棄,「因為出貨可能要倒貼運費」。

小鳳梨受歡迎,農民以後乾脆捨棄大鳳梨?

洪銘聰認為,小鳳梨雖有市場但非主流規格,多數消費者仍會喜歡買常規大小。而且小鳳梨售價較低,農民除非有找通路契作,否則比標準大小果實更易虧損。唯有大眾大幅轉為購買小鳳梨,讓價格隨之變高,才可能成為農民特別生產小鳳梨的誘因。

王珮儒坦言,阿美鳳梨銷售寶貝鳳梨,一樣要經常規挑選流程,而且同重量訂單,每箱要裝填更多果實,並搭配不同熟度,方便消費者食用,理貨時間成本至少多一倍。但寶貝鳳梨單顆定價不比常規鳳梨高,等於生產成本多,利潤反而較少,縱使近年訂單供不應求,也不會想增產小鳳梨「賣完就好」。

陳思如表示,過去市場比較不知道小鳳梨優點,近年在消費者嘗試、部分通路推廣下吸引特定客群採買,對農民無法避免產出小鳳梨幫助很大。她認為,台灣不須特別鼓勵增產小鳳梨,但可作為每次產季時的常態規格,持續彰顯它的特色,跳脫格外品框架,對生產、銷售端都是好事。

全聯觀察,目前契作小鳳梨數量大概是胃納量極限,且相對於常規鳳梨「利潤會少一些」,但仍感受台灣消費市場逐漸看見巴掌鳳梨的口感、甜度優勢,翻轉原本挑選鳳梨的大小標準。全聯期望未來不斷提高巴掌鳳梨市場接受度,甚至推廣至海外,就有機會鼓勵農民增加契作量。

小顆鳳梨太多也不好,農民應該注意什麼?

洪銘聰表示,不論小鳳梨市場接受度高低,數量增加可能是氣候變化劇烈導致,代表農民栽種鳳梨風險增加。

若農民發現小鳳梨出現比例提高,「應用心做好田間管理」,不但是選購苗株、肥培管理都要按部就班,更須積極面對極端天災以及災後田間修復,才不會田間小鳳梨過多,耗損收益。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美食相關文章

01

咖啡拿鐵直逼買一送一!自備飲料杯省8元好咖日 辛拉麵可樂雪糕康康5週末優惠

景點家
02

藏壽司X樂事3款洋芋片創意料理開吃!500元抵用券加碼抽

景點家
03

爌肉飯評論出「淒美愛情故事」!4.7萬人全看哭

民視新聞網
04

板橋早午餐 炒泡麵、厚吐司、寵物友善空間一次滿足

民生頭條
05

朴寶劍最愛韓國沙拉SALADY來了!台灣首店試營運開幕情報必看

景點家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