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新關稅時代「3+1」能力成突圍關鍵!貿協經貿指數揭秘:能轉嫁關稅的企業界「大谷翔平」都具這特徵

今周刊

更新於 10月20日21:00 • 發布於 10月20日21:00

鄭鴻達

圖片 鄭鴻達攝影、貿協提供 提供

為因應新一輪的地緣經濟變局,貿協周一(10/20)發布2025第二輪「貿協經貿指數」(TAITRA Index)。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分析,全球經貿進入「變局新常態」,台灣企業面臨已非單一地緣政治,而是經濟波動、成本壓力與AI衝擊並行。他認為,在新關稅壓力下,不少企業選擇短期自行吸收成本,獲利承壓,且國內與海外台商對川普2.0影響的預期也出現落差。 黃志芳認為,企業對美國再工業化期待升高,然赴美生產腳步放慢,反映企業審慎權衡。他譬喻,調查顯示積極導入「穩定幣」的先行者,有如企業界的「大谷翔平」,它們更能轉嫁關稅成本甚至獲利,並展現營運韌性與貿易信心,顯示「創新」成突圍關鍵。 黃志芳結論,能否將「創新科技」、「市場靈活度」與「核心優勢」三者緊密結合,並提升對「多元風險」應變能力,將是台灣企業在「新關稅時代」突圍勝出的關鍵。

貿協發布2025第二輪TAITRA INDEX 企業關注轉向宏觀經濟與AI

貿協周一發布2025第二輪「貿協經貿指數」。這次調查是在美國「對等關稅」生效後的9/10至9/21日執行,調查對象涵蓋具代表性之國內外台灣企業主與高階經理人,共回收有效問卷2543份。前兩次調查時間點為美國大選後(2024/11/18)及對等關稅發布後(2025/4/10)。

貿協指出,相較於今年4月調查,企業關注風險已從「地緣政治風險」明顯轉向對「宏觀經濟」與「AI」等多重挑戰。企業應對策略的重心聚焦於「強化產品競爭力」,超越「分散市場」成為首要重點,而投入「地緣經濟分析」與「財務韌性」的比重顯著下降。

在匯率方面,經歷5月波動後,企業對新台幣兌美元的匯率看法趨於一致,逾四成認為台幣將升值,其中海外台商的升值預期又較國內企業更為明顯。

企業面對關稅「既定現實」 能完全轉嫁甚至獲利者仍屬特例

談到企業對關稅成本的轉嫁能力,調查顯示,新關稅生效後,需自行吸收關稅成本的企業比例反彈至歷史高點,可轉嫁的企業比例下降,反應企業短期內應對新關稅的困難。

黃志芳解釋,新關稅生效後,選擇「自行吸收成本」的企業比例上升、達歷史新高;可「部分轉嫁」比例從70.1%降至64.9%,顯示企業短期承壓加劇;至於「可完全轉嫁」仍維持約一成,能「完全轉嫁並提升利潤」者則僅約1%至2%,屬極少數。

黃志芳說,相比4月對等關稅宣布時,市場仍抱持關稅可談、壓力可緩期待,如今面對關稅新制上路,調查反映出企業將新關稅視為無法迴避的既定事實,短期內更傾向自行吸收而非轉嫁市場。

黃志芳譬喻,這些約1%到2%能「完全轉嫁關稅成本且還能提升利潤」的企業,有如產業界的「大谷翔平」(大聯盟明星球員),不論對等關稅課多少都能因應,但他直言這些企業屬特例,並研判這些企業各產業都有,決策者可能是企業二、三代。

企業赴美生產意向減緩 在現實變局、生產風險夾縫中求生存

針對台灣企業赴美生產規劃情況調查,企業赴美生產的趨勢減緩,「計畫中」的企業比例略減,而「不可能」的比例上升。顯現企業在「應對經貿變局」及「調整生產的挑戰」間,謹慎地尋求平衡。

黃志芳分析,根據調查,台灣企業赴美生產的趨勢出現「減速」,雖已在美生產者比例從2.9%增至4.7%,但「計畫中」從8%回落至6.6%,而「不可能赴美」的比例從15.5%升至18.9%。他認為這反映企業意識到赴美已成政策壓力,但在行動上仍顯猶疑與謹慎。

黃志芳解讀,儘管企業普遍理解美國政策正強迫其轉向本土製造,但在關稅政策多變與成本效益高度不確定下,赴美投資風險計算困難度大增,因而面臨「長期趨勢不可逆」與「短期執行環境高風險」兩難,必須在現實與風險間尋求平衡。

近一成台灣企業接納穩定幣 積極採用者轉嫁關稅能力更高

關於穩定幣議題,調查顯示,美國「GENIUS Act」推出後,近半台灣企業認為穩定幣三年內將成為重要貿易結算工具,僅兩成回覆不清楚,反映企業具前瞻意識。目前已有5.2%使用、4.2%計畫導入,合計近一成,且海外台商使用率更高達8.4%。

黃志芳認為,這調查反映海外台商有兩種狀況:第一,對地緣經濟的敏感性比國內的還要高一點;其次,對穩定幣的重視與開始使用的程度也比國內企業高。他也觀察發現,對穩定幣採取積極態度的受調企業,對其未來生意的信心更高。

黃志芳指出,調查也顯示,積極採用穩定幣的企業,整體來講對關稅的轉嫁能力,顯示出會比對採用穩定幣態度保守的企業較高。

黃志芳也透露,許多企業第二、三代經營者對加密貨幣關注與採用度非常高。他表示,一名外商銀行負責比特幣相關業務的友人透露,其客戶許多是企業二代,其成長於數位化環境,且習慣用加密貨幣處理資產,研判這與企業採用穩定幣的積極度高低有關。

AI產業是否進入泡沫化? 企業看法仍兩極

至於是否認為如今AI產業是否已「泡沫化」?黃志芳引述外商金融圈人士說法表示,當前企業有兩派看法,其一認為AI已處於高度泡沫化階段,風險極高;另一派則類比此為2000年前後網路浪潮,認為短期修正或許難免,但長期來說趨勢已形成、尚有巨大成長空間。

黃志芳認為,這派見解認為,正如2001年網路泡沫破裂後出現大洗牌,留下的反而是阿里巴巴、騰訊、Google、Amazon等巨型企業,AI也可能歷經類似過程,亦即短期震盪在所難免,但長期價值仍可觀,未必等同全面泡沫破滅的終點。

最後,黃志芳指出,此次調查顯示企業應對策略的核心,已從「分散市場」等策略聚焦於傳統「強化產品競爭力」,回歸內在價值的提升。此外,企業普遍認為「機遇與挑戰並存」,因此對「美國再工業化」的預期翻倍 ,對美國市場看好度亦明顯反彈 。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解析貿協經貿指數,認為積極採用穩定幣的企業,跟在因應新關稅時代挑戰的能力有正相關。鄭鴻達攝影

創新與韌性高度相關 企業「3+1」能力成後關稅時代致勝關鍵

黃志芳說,然而於此同時,受調企業實際赴美生產趨勢卻見減緩 ,顯示企業在看見商機的同時,也正謹慎平衡「經貿變局」與「調整生產的挑戰」;調查也顯示,這些近一成企業已導入或計畫採用「穩定幣」的先驅者,不僅貿易信心更高,關稅轉嫁能力也更強,證明了「創新力」與「營運韌性」相關。

因此,黃志芳建議,將創新科技、市場靈活度與核心優勢三者緊密結合,並提升對多元風險的應變能力,就是台灣企業在「後關稅時代」突圍勝出的關鍵。

相關新聞:

對等關稅效應發酵?規劃赴美生產比率增加!貿協指數揭露台灣企業最憂心風險:經營成本輸「這項目」

更多今周刊文章
2026行事曆盤點「9連假」!明年過年+228請4天狂休16天:2月只上10天班…一表看聰明串假
奇美博物館《埃及之王:法老》來了!一般票10/28提前開賣,展覽時間、票價資訊、亮點、交通接駁一次看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快訊/郭台銘母郭初永真過世 享嵩壽100歲

NOWNEWS今日新聞
02

726亮票遭檢方「從重量刑」 趙少康錯愕:我犯後態度蠻好的

TVBS
03

光復鬼故事1/家人捨命救小沂!補助金遭領走還被趕 房東竟是戶政人員

CTWANT
04

非洲豬瘟防疫破口 台中「2局長」遭拔官下台

台視
05

南投離譜爸媽狂生不養!稚兒亡、女童有傷未就醫 私密處傷口結痂長繭

三立新聞網
06

花蓮6旬獨居男消失多時!好友探訪驚見「屋內躺了一具白骨」

自由電子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