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癌症該離職、退休嗎?癌醫院長給答案 這樣抗癌更有效
癌症發生率不斷攀升,一旦被診斷出癌症,身心遭受的衝擊都相當大,該如何調整心態?台大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教授指出,癌症不再是絕症,而是可以長期控制的疾病,癌友以正確心態積極治療並安心生活,正如同一場生命旅程。
癌症人口年年增加,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2012年國人癌症新發人數不到10萬人,到了2022年卻超過13萬人。儘管如此,全球頂尖科學家楊志新教授以實證說明,對抗癌症的武器日新月異,癌症病友以平常心勇於面對、積極治療,「與癌共存」相安無事並非遙不可及。
看更多:抗癌要花多少錢?癌醫院長算給你看!保費交給誰才安心?
不脫離職場!社會連結能提升整體健康
楊志新院長表示,然而隨著醫學進步,篩檢和診斷工具日益精良,許多早期癌症可透過篩檢被發現、診斷,治癒率大幅提升,復發率低、存活率高,不僅能延長存活期,也讓病人保有生活品質,多數能繼續維持正常生活。
因此,楊志新院長鼓勵癌友,不必自我標籤化,更不需要脫離職場與社會!罹患癌症並不代表人生停滯,而是一段需要勇敢面對的旅程。他強調,癌症患者應該維持社會參與,對於心理健康與治療成效都具有重要意義。
看更多:癌症免疫治療延命?台大癌醫院長:精準醫療抗癌新突破
當癌症成為慢性病 病人旅程4階段
楊志新院長提出「Patient Journey(病人旅程)」的核心概念,其中包含4個階段:
病人旅程階段1:預防癌症
透過規律生活、運動,均衡飲食,避免菸酒等危險因子,及定期健檢,了解個人健康狀況,預防癌症發生。
病人旅程階段2:早期發現
為照顧國人健康,國健署提供免費「成人健檢」及「六癌篩檢」,涵蓋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口腔癌、肝癌及肺癌,而針對B、C型肝炎患者的治療,也能顯著減少肝癌的發生。
病人旅程階段3:積極治療
一旦診斷出癌症,也不必過度擔憂!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治療癌症的方法相當多,根據癌症型態及期別,可與醫療團隊討論,選擇手術、放射線、化學治療、標靶或免疫治療。
病人旅程階段4:安寧照護
倘若經歷勇敢抗癌,生命進入末期,這個階段的醫療目標則以生活品質為優先,協助病人善終,協助患者共同完成這場美好的戰役。
看更多:醫師示警:這些常見食物都會讓身體發炎、血糖失控!小心癌症找上門
治療計畫納入生活 「與癌共存」不是夢
楊志新院長鼓勵癌症患者,以平常心面對癌症,與專家討論好抗癌對策,現代醫學對於各種治療方式與成效多有科學證據,癌友在這個基礎下接受治療,「與癌共存」,甚至能消滅癌症,並不需要因此而脫離原本的生活常軌。
儘管抗癌過程中,可能需要暫停工作接受治療,不過現今的癌症療程通常不會大幅影響生活。例如,微創手術只要住院兩三天,許多癌友在休養一周後即可重返工作崗位;標靶藥物則只要每天服藥,即使接受化療或放射線治療時,也不必中斷與社會的連結。
看更多:肺癌公費篩檢3年 早期檢出逾8成 權威醫:50歲以上都應受檢
癌友需要「全人照護」 社會共同努力
癌症治療不只是醫療本身,還涉及病人的心理、社交與生活品質。楊志新教授強調,癌症病人除了治療生理上的病變,也會有其他方面的需求,例如復健、心理支持、營養諮詢,甚至形體美容等,目前醫界也致力於提供「全人照護」的資源。
抗癌迷思多 「飢餓療法」恐難奏效
至於坊間充斥的各種防癌方法,例如對癌症採取「飢餓療法」,楊志新院長指出,這些大多源於動物實驗,但不適用於人類!因為癌細胞的生存能力比正常細胞更強,除了吸收大量葡萄糖,還會耗盡人體的營養,導致肌肉量和體重下降,因此癌症病人需要足夠的營養和熱量,以維持治療的進行,並提高生活品質。
中醫藥可輔治癌症 但應以西醫療法為主
因此,關於癌症病友應完全忌糖分、脂肪的說法,楊志新院長也破解迷思,正確的抗癌對策應該是從生活全方位,包括健康的飲食方式與運動,都有幫助;而國人慣常採用的中醫藥,院長認為也能扮演輔助治療的角色,但重點是在現代醫學的實證基礎下,積極進行治療。
看更多:男騎車屁股痛竟是癌!治療陷瓶頸 創新療法現曙光
◎ 攝影/張志謙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諮詢專家/楊志新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