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出現這「症狀」要注意!骨盆腔若頻繁發炎恐引響生育

Hello醫師

更新於 03月20日01:33 • 發布於 03月22日01:00 • 文:文子齊|資料查核:劉奕吟醫師

女性私密處的健康與各項婦科疾病息息相關,尤其是因工作繁忙、免疫力下降時,細菌極可能便乘虛而入,其中又以骨盆腔炎尤其常見。

究竟骨盆腔炎是什麼?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及治療呢?《Hello醫師》帶您進一步了解骨盆腔發炎的原因。

骨盆腔發炎原因

骨盆腔發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簡稱PID)源自陰道由下而上的「上行性感染」,致病病菌如淋病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與砂眼披衣菌(Chlamydia trichomatis)等,多由外部侵入陰道後,進一步向上感染卵巢、輸卵管、子宮等器官,引發炎症反應。

一般而言,骨盆腔發炎大多源自性行為感染,不過,有些女性因分泌物較多,習慣灌洗陰道,其實,若灌洗過度頻繁,反而可能破壞陰道環境,提高罹病風險。

另外,有少部分骨盆腔炎患者,是因侵入性內診檢查而導致,例如子宮內膜搔刮術、子宮輸卵管攝影,或者安裝子宮內避孕器,皆可能讓病菌進入陰道內部。

骨盆腔發炎症狀:下腹痛、有分泌物

骨盆腔炎患者的典型症狀會出現下腹疼痛,有時可能伴隨發燒、畏寒、心跳加速、噁心、嘔吐等症狀,或出現狀如「豆渣」的黏稠、發臭陰道分泌物,甚至有出血的情形。

婦產科醫師提醒,輕症患者平時可能不易察覺下腹疼痛,若在性行為時受壓迫發現不對勁,就應盡快就診檢查;若置之不理而反覆感染,即可能造成輸卵管沾黏,反而提高不孕風險;根據研究指出,發生一次骨盆腔發炎,即有12%機率造成不孕,多次感染的不孕機率更會加倍。

由於下腹疼痛廣泛出現於各類婦科疾病,例如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內膜癌等,因此患者往往得經診斷後,才得知自己「下腹疼痛」的真正病因。

骨盆腔發炎好發族群

性觀念開放,15~44歲間的女性都屬於骨盆腔炎的高風險群,不僅如此,若您符合以下條件,遭骨盆腔炎病原菌感染的風險也較高。

  • 不安全性行為(例如:不使用保險套、多重性伴侶)
  • 經常泡溫泉、游泳
  • 裝置子宮內避孕器
  • 抽菸、喝酒、作息不正常
  • 曾接受流產手術
  • 經常使用陰道灌洗

骨盆腔炎診斷方式

醫師在診斷患者是否罹患骨盆腔炎時,可能會經由內診按壓骨盆周圍,觀察患者於何處出現壓痛反應,通常按壓兩側卵巢、輸卵管的疼痛特別明顯。

另外,醫師也經常會利用超音波檢查骨盆腔,確定下腹疼痛並非腫瘤、囊腫、子宮外孕等症狀所引起,並且搭配抽血檢驗發炎指標是否上升,或於內診時做陰道細菌培養,以利後續分析病原菌與擬定治療方式。

骨盆腔炎治療多久?舒緩、治療方法介紹

確診為骨盆腔炎後,輕症患者會透過口服抗生素治療,搭配消炎止痛藥減輕發炎症狀;治療期間,患者應暫停性行為並避免激烈運動,通常約1~2週內即可痊癒。

婦產科醫師提醒:「民眾使用抗生素需照醫生指示之時間服用完畢,切勿因症狀改善自行停藥而增加復發機會。」

對於較為嚴重的病患,則可能須住院接受靜脈抗生素注射。另外,若病況嚴重,導致輸卵管卵巢蓄膿,醫師會建議安排手術引流膿液,降低膿腫破裂引發敗血症的風險。

婦產科醫師表示,骨盆腔炎的手術方式通常以傷口小、術後復原較快的微創腹腔鏡手術為主,但若因感染導致骨盆腔及腸沾黏嚴重,有時還是會以傳統開腹手術治療。

若患者已完成生育需求,醫師則會建議切除雙側輸卵管,降低復發機會。

如何預防骨盆腔發炎?5大注意事項一次看

只要阻斷細菌感染源,骨盆腔發炎的機率自然就會下降。雖然骨盆腔炎發展成重症的機率較低,但每次感染骨盆腔炎都會降低未來成功懷孕的機會,因此若能遵循以下5大要點,保護好子宮,就能預防骨盆腔發炎致病的風險:

  • 安全性行為:戴保險套可避免性器官直接接觸,降低病菌傳染風險;有固定性伴侶則可避免未知的感染風險。
  • 避免陰道灌洗:已有眾多研究證實,陰道其實毋需使用洗劑清洗,因為陰道內有乳酸菌維持陰道健康環境,若過度清潔反而破壞陰道酸鹼平衡,容易孳生細菌;因此,若女性分泌物過多,建議清水沖洗外陰部即可。
  • 健康的生活作息:無論是否有罹患疾病,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足夠的睡眠為人體釋放壓力、補充體力、平衡免疫力不可或缺的3大關鍵。
  • 保持私處乾爽:避免穿著不透氣的內褲、經期勤換衛生棉(條)或月亮杯,保持下部通風,以降低在悶熱、潮濕的環境孳生細菌的機率。
  • 攝取益生菌:可補充無糖優格、優酪乳或市售私密處保養的益生菌,有助增加私密處乳酸菌等益菌,改善菌叢生態環境,以抵抗外來的細菌,達到預防的作用。

---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info@helloyishi.com.tw

延伸閱讀:私密處癢怎麼處理?止癢4大方法學起來!出現4症狀快就醫

🍀加入【Hello醫師】LINE好友 健康訊息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06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