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每天洗頭還是狂出油?「3招」幫助改善頭皮出油!

Hello醫師

發布於 06月28日01:00 • 文:連珮妤|資料查核:Hello 醫師

台灣位處亞熱帶,每到夏日,高溫加上潮濕的天氣,頭皮愈加容易出油,除造成頭髮扁塌、影響造型外,嚴重時還可能出現掉髮現象。其實,頭髮出油原因之一,可能與錯誤對待頭皮有關。

究竟造成頭皮出油的原因有哪些?又該透過何種方法改善頭皮出油問題?跟著《Hello醫師》一起了解,擺脫油膩頭皮,重拾清爽秀髮!

頭髮容易出油3大原因

一般正常頭皮會呈現淡粉色,觸感光滑且帶有些微濕潤感,不會有脫落的角質或異物。

當頭皮脂分泌過多時,就可能凝聚成頭皮屑與角質,堆積在頭皮上,使細菌與黴菌增生,散發陣陣油臭味;嚴重時還可能導致毛孔阻塞、毛髮彈性下降,甚至罹患脂漏性皮膚炎,導致頭皮嚴重發炎,掉髮量增加。頭皮出油常見3原因如下:

  • 不正確的洗髮方式:若經常3~5天才洗一次頭,或是1天洗頭3次以上,容易過度刺激頭皮,影響油脂正常分泌;長久之下,就容易促使頭皮出油情形增加,讓頭髮也跟著油膩扁塌。
  • 使用不當的洗髮產品:使用錯誤的洗髮產品,可能對頭皮及頭髮的健康造成影響,若選擇添加過多化學原料(如矽靈)等成分的洗髮精,洗髮時可能會刺激頭皮肌膚,促使皮脂腺為了保護頭皮,而分泌過多油脂。
  • 日常飲食習慣不佳:食用過多高油脂、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也會讓皮脂腺較為活躍,加劇頭皮出油症狀。

如何改善頭皮出油?

想要改善頭皮出油,必須從調整生活習慣開始,下列為幾種改善頭皮出油的小撇步:

  • 採用正確洗頭方法

一般而言,每天洗1次頭,通常可去除大部份頭皮及頭髮上所殘留的油脂與汙垢;若為頭皮容易出油者,加上氣候較為炎熱,造成出汗情形增加時,建議一天清洗2次,避免使用控油效果太強的洗髮精,以免頭皮清潔過於乾淨,促使頭皮分泌更多油脂。

此外,洗頭髮時建議先以溫水把頭髮弄濕,並將洗髮精倒在手上搓揉起泡後,接著以指腹或指尖輕輕按摩頭皮,約2~3分鐘後用溫水沖洗乾淨。

清潔時,應避免使用指甲或太過用力抓頭皮,不僅會傷害頭皮,還會提高頭皮屑生成量。一般情況下,頭皮經過適當清潔後,毛囊就可擺脫油脂阻塞的困擾,改善頭皮出油的情形。

  • 挑選適合自己的洗髮精

當頭皮出油情形嚴重時,避免選擇滋潤性較強的洗髮精,以免愈洗愈油。若因燙染頭髮,而造成髮質較為毛躁,可於洗完頭髮後,再使用潤髮乳滋潤髮尾,但潤髮乳應避免接觸頭皮,以免阻塞頭皮毛孔,導致搔癢或加劇頭皮出油的症狀。

  • 飲食避免過辣、高糖、高油

經常食用高油脂、高糖及辛辣食物,可能讓頭皮油脂分泌更旺盛,建議頭皮容易出油者,除應避免攝取上述所提及的食物,也需多食用各類蔬菜、牛奶等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幫助頭皮調節皮脂生成,以改善頭皮出油情形及形成油性髮質。

由於高升糖食物會迅速被身體分解,導致血糖快速升高,而釋放大量胰島素,促使血液中的雄性激素急遽增加,易生成皮脂及引發頭皮出油。

建議不妨採低升糖飲食為主,選擇燕麥、糙米、四季豆、高麗菜、蘆筍、木瓜、奇異果、無糖豆漿等食物,不僅有助維持血糖穩定,也能抑制頭皮油脂過度生成。

🍀想知道怎麼吃、怎麼動最健康?加入《Hello醫師》LINE好友,讓專業來解答!

延伸閱讀:搶救頭髮大作戰!7招有效預防掉髮

---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info@helloyishi.com.tw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06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2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