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女性飲食吃「這一樣」!防止骨鬆又顧心臟
停經是每位女性必經的自然過程,據衛生福利部表示,女性約在45到52歲期間,卵巢逐漸停止製造女性荷爾蒙,造成月經經期變得不規則,月經量突然變多或變少,直到最後一年內不再有月經;這段經期變化的前後過渡期,就稱為「更年期」。更年期雖是女性的自然過程,但也有約三成女性出現一些更年期不適的身心症狀,《Hello醫師》為您詳細說明。
更年期後增骨質疏鬆的風險
女性尚未停經之前,體內的雌激素可保護骨質,避免流失。女性的骨質密度在30~35歲達到最高峰,進入更年期後,雌激素分泌減少,體內的骨質密度也會急遽流失。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手冊》指出,65歲女性約有五成有骨密度低下(骨量不足)的問題,年齡愈大,骨質流失愈嚴重,80歲女性即高達四成患有骨質疏鬆症。
更年期後老化快影響心血管
更年期後,女性的卵巢功能急遽衰退,因缺乏雌激素分泌,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血管彈性變差,可能因此加速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據衛福部發佈的資料也顯示,更年期後的女性因為心臟病而死亡的機率,隨著年齡增長,每多五歲會成長一倍。
更年期吃對堅果顧骨本也顧心臟
面對心血管相關的疾病,更年期女性食用堅果,也能發揮極大的作用。研究結果顯示,胡桃與核桃都有非常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富含的維生素E為脂溶性抗氧化劑,主要分佈在細胞、血液和腎上腺中,能促進血管的舒張,預防血小板的凝集,幫助降低心血管相關疾病發生的機率。
更年期女性最常面對的骨質疏鬆問題,則以補充鈣質為主,以黑芝麻為例,每100克的黑芝麻含有1456毫克的鈣,看似非常豐富,但黑芝麻類的堅果種子富含油脂,攝取過多恐造成熱量過高;再者,人體對植物性鈣質的吸收率只有10%~15%,相較於牛奶、起司等25%~30%的動物性鈣質吸收率低,所以單靠堅果補充足量鈣質,恐怕也會攝取過高的熱量,不得不小心。
為讓營養補充更有效率,且避免不必要的健康危害,建可嘗試以下的搭配方式:
🍀想知道怎麼吃、怎麼動最健康?加入《Hello醫師》LINE好友,讓專業來解答!
---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info@helloyishi.com.tw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顯示全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