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別讓牛羊沒草吃!進口牧草被貿易戰影響,國產牧草便宜方便,專家呼籲政府積極擴大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5月16日16:07 • 發布於 05月16日04:03 • 上下游新聞

牧草是牛、羊的必要食物,但是台灣牧草多數仰賴進口,當貿易變動或戰爭影響運輸,動物沒草吃,就會影響國人餐桌。近期美國關稅政策讓國際船運多變,畜牧業認為,便宜的國產牧草供不應求,希望國內能生產更多牧草可供採購。

畜產試驗所(以下簡稱「畜試所」)南區分所所長陳嘉昇認為,台灣牧草需求高,至少還可以再增加 2 萬公頃面積,可大規模活化休耕地與不利耕作地,而減少依賴進口牧草,對淨零減碳與提升國內糧食安全都有很大助益。

陳嘉昇強調,台灣有潛力再擴增國產牧草面積,達到淨零減碳、糧食安全等願景。(攝影/林怡均)

台灣使用牧草過半需要進口,關稅船運混亂易波動

台灣每年約需 50 萬公噸牧草作為粗料,目前超過一半需要進口,中華民國牧草協會秘書長黃燕良補充,每種牧草提供的營養、風味不同,目前台灣牧草多進口自美國和澳洲,美國牧草以苜蓿、百慕達草為主;澳洲則是甜燕麥。

近日美國開啟關稅戰,各國業者為躲避未來可能的高關稅,近日都急著出口產品,連帶造成貨櫃進出與運費浮動。美中局勢丕變,國際物流量能與價格可能將如新冠疫情波動,黃燕良預測,未來貿易貨櫃「可能變得亂七八糟」,讓台灣進口牧草有缺貨、漲價等疑慮。

高大牧場第四代陳宥蓁坦言,牧草商會預先囤草,緩衝短期貿易變動,但她訂草時「有感覺牧草開始供貨不穩」,已經繃緊神經,規劃後續可能需要調整飼料配方。

對養牛、養羊業者而言,牧草是不可缺少粗料,價格會顯著影響飼養成本。(攝影/林怡均)

國產牧草具價格優勢,不怕貿易干擾供貨

目前國際作為牧草的作物,多為甜燕麥、苜蓿等溫帶牧草,以及青割玉米、盤固拉草等熱帶牧草。畜試所南區分所所長陳嘉昇說明,溫帶牧草通常有較高消化效率,尤其苜蓿為豆科植物,蛋白質含量較高,在台灣多仰賴進口。盤固拉草等熱帶禾本科牧草相對能在台灣栽種,消化效率較差,主要用在補充飼料纖維。

陳嘉昇提及,進口牧草變數多,反觀國內牧草價格變動幅度低,具有價格優勢。他舉例,進口甜燕麥乾草近期價格為每公斤 15 元,若以國產青割玉米替代,「每頭牛每日可能省下 70 元飼料費」,以台灣養牛場平均規模約 300 頭換算,每年養牛業者就有機會節省數百萬元,顯示國產牧草具有成本誘因。

陳宥蓁說明,高大調製飼料時,國產與進口牧草佔比大約各半,她強調,國產牧草目前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跟進口(牧草)價差好幾倍」,因此只要國產牧草供貨充足,都優先採購。萬春羊牧場第二代黃怡菁同樣認為,國內牧草價格便宜,也比較能掌握自產或供貨時程,對畜牧業者是很大的誘因。

供應量不夠需求,面積可再增加近 2 萬公頃

近年牧草生產總面積約 1 萬 5000 公頃,不過陳嘉昇分析,如果台灣牧草想達到自給率 100%,光是盤固拉草等就還需要約 8000 公頃、青割玉米則至少要 1 萬公頃,等於國產牧草種植面積,總共還有近 2 萬公頃擴增空間。

福興鄉農會近年種植約 150 公頃盤固拉草、狼尾草,供銷部主任黃健銘表示,畜牧業者每日都需要牧草,用量也相當大,以農會而言,每年的牧草收穫量,「供應兩戶酪農都不夠!」認為國產牧草仍是供不應求。

牧草可活化休耕地,草農:轉作補助金較其他作物低,影響意願

陳嘉昇提及,牧草栽種難度並不像多數作物嚴苛,同一片農地甚至可混作多種牧草,像他在恆春的盤固拉草田中混種苜蓿,不僅可增加些許苜蓿產量、亦能在土壤固氮,讓盤固拉草生長更好。

但台灣是否能再增加牧草生產面積?「關鍵在生產效益」,黃健銘表示,牧草種植難度低,但定價也低,農民可能在比較利潤時,仍選擇水稻等作物。至於像在福興,牧草栽種地多在西部、種植水稻與雜作產量會較差的「劣地」,通常也需要花費較多成本整地、新建水井等。

觀音區牧草產銷班第 2 班目前總計約種植 110 公頃盤固拉草,班長黃俊閔在觀音種植牧草超過 40 年,他說明,牧草屬於鼓勵轉作的作物,補助額度會跟大豆與其它雜作相比較,因大豆、硬質玉米等作物的補助金額明顯優於牧草,只有在不適合種稻、大豆的農地,才會選擇種植牧草。

陳嘉昇認為,牧草能夠促進台灣更妥善利用許多休耕地,農糧署可提高農地轉作牧草的獎勵金額,尤其鼓勵不利耕作區種植牧草,讓農民生產時,也不會排擠其它作物種植面積。黃健銘坦言,如果以現在的補貼額度,農會要再擴大耕作面積將有難度。

陳嘉昇試驗苜蓿與盤固拉草混種,結果兩者都生長良好,提升牧草田產能。(攝影/孫維揚)

烘乾技術突破,但設備與倉儲成本仍高

除了種植成本,牧草產銷也要考量乾燥與儲放成本。陳嘉昇解釋,牧草需要在田間日曬成乾草,但台灣高濕多雨,一旦曬乾過程遇到降雨,牧草就可能發霉、報廢。所幸畜試所已於去年正式技轉牧草乾燥裝置,不僅可縮短牧草乾操時間,每公斤烘乾成本也僅增加 0.4 至 1.15 元,維持國產牧草價格優勢。

黃俊閔就有使用牧草乾燥裝置,但仍難以再擴大種植面積,「因為人力與倉儲不夠」。他解釋,牧草需要大面積機械化種植,但產銷班倉儲空間與農機有限,除非草農已經自有農機與倉庫,否則產銷班很難再容納更多成員。而倉庫建置、農機添購費用很高昂,一般青農相當難負擔,縱使有心種植牧草也難以進場,導致產業發展緩慢。

牧草生產仰賴機械化,若新進農民沒有足夠資本將難以進場。(圖片提供/黃俊閔)

福興鄉農會並未添購牧草乾燥裝置,黃健銘表示,福興鄉每次牧草收成量能大,一台乾燥裝置沒辦法一次烘乾所有牧草,但農會沒有足夠空間、資本購買多台。他認為,若是在彰化、靠近牧草田與畜牧區有統一烘乾、儲放牧草的產銷中心,較能協助生產量大的牧草農。

陳嘉昇建議,農業部可以作為主辦方,在全台牧草與畜牧集中處建置數個「芻料調製中心」,作為牧草產銷據點。中心不僅可統一種植、收購、乾燥與儲藏國產牧草,以此增加每次處理牧草量能、控管生產成本,還可搭配造粒等再加工技術,增加不同的國產牧草產品給予市場。

農糧署:不再加強牧草獎勵金,畜牧司:芻料中心應民間自設

針對牧草產業發展的各種建言,農糧署雜糧特作組產業調整科陳俊宏表示,過往牧草轉作金額為每分地 3500 元,今(2025)年配合糧食產業升級方案,調漲為 4500 元,增加農民種植誘因。不過他指出,現在很多地主會將獎勵金視同農地租金,若再提高獎勵金額,反可能會加重契作草農的租地負擔,現況不適合再調整。

陳俊宏補充,不同作物的獎勵金額度與生產成本相關,牧草因認定種植成本較低,獎勵金額因此較低。

畜牧司副司長周志勳則表示,因國內已有大成、統一或地方性的芻料中心,為了「不與民爭利」,畜牧司不會作為建置芻料中心的主辦、協辦單位,然而畜牧司可「協助」地方政府及農會建置芻料供應中心,換言之,乾燥倉儲部分,仍需靠民間自行努力。

延伸閱讀:

國產牧草前景看好,但政策排擠、土地難取得,酪農呼籲政府應積極推動

國產牧草的飼料革命,畜試所研發乾燥技術,打破牧草進口依賴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明起連3天天氣不穩「週日最糟」! 南海熱帶擾動恐升級熱帶低壓

自由電子報
02

高雄漢來雙人房520元標錯價 Agoda認訂單有效

中央通訊社
03

亞馬遜雨林為何沒雨了,科學家找到答案

科技新報
04

北市高中教師「課堂播九三閱兵」 學生反感竟被嗆「不喜歡出去」

太報
05

最高1千萬!6張中獎發票沒人領「消費明細曝光」 今天錯過就充公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