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專論》川普活躍國際舞台,為何支持率仍停滯?--美國人對國際參與的矛盾心態

新頭殼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Newtalk新聞 文/張正修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後的首次州與地方選舉即將登場,但在投票前夕,多家媒體公布的最新民調卻對他極為不利。 圖:翻攝自 X @rainbow7852

Newtalk新聞

美國採三權分立制,國會除了對總統彈劾之外,是無法把總統趕下來的。總統只要身體情況沒問題,是可以安坐四年的。不過,美國,有所謂的期中選舉(Midterm Election),這主要是在總統任期過半左右被舉行的。期中選舉通常被視為是美國選民對總統施政的「期中考」,選民會根據總統前兩年的表現來決定是否支持其所屬政黨。再下來的期中選舉預定於2026年11月3日舉行,而中期選舉的主要內容是:(1)聯邦眾議院:435席全部改選,任期兩年;(2)聯邦參議院:100席中約33或34席改選,任期六年;(3)州長選舉:34個州選出四年任期的州長,佛蒙特州與新罕布夏州則選出兩年任期的州長;(4)地方選舉:多數州也會在期中選舉年的時候,選出州議會、市長、縣長等地方官員。因此對於川普的期中考還有一年左右。那麼,一個這麼有活力的總統,是否可以透過民調看出選民對他的支持呢?

一、美國最近對川普的民調

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在全球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的積極,這實在是很難想像的。在過去幾週內,接連發生了多項的外交事件,包括:中東新簽署的脆弱的協議、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電話會談、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白宮的再次會晤、對阿根廷的金融財政給予支援、與澳洲簽訂稀土協議、包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談等的亞洲訪問行程。

身為「最高交易責任人」的川普總統,在處理中東局勢方面,根據最近的民調(例如艾默生大學的最新調查,以及美聯社與芝加哥大學的調查機構NORC[ 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是獲得了較高的評價,也受到了各國領袖的讚賞。但是,這些外交努力對他整體支持率的提升幾乎沒有幫助。原因有幾個:

1、通膨壓倒其他的議題

目前,美國人最關心的是通貨膨脹。哈佛大學美國政治研究中心(CAPS)與哈里斯民調公司(The Harris Poll)在中東協議即將達成之際進行的調查顯示,僅有1%的選民認為外交是「個人最重要的議題」,而高達43%的人認為「通膨與經濟壓力」才是個人最重要的問題。川普在處理通膨議題上面未見進展,這就成為他最大的弱點。

2、 黨派的分歧限制了川普支持率的提升

川普的多數政策都受到根深柢固的黨派對立的影響,這就限制了其支持率的大幅改善。哈佛與哈里斯的調查也指出,在中東和平方案上面,民主黨與共和黨支持者的意見分歧明顯。只有在告知受訪者「主要的阿拉伯國家政府皆支持該方案」的情況之下,才出現跨黨派支持:民主黨支持者56%、共和黨支持者87%、無黨派者67%。

3、 美國人心知肚明:對話不等於改變

美國人長期重視與海外盟友以及敵人的對話,但他們也理解到對話不代表能夠帶來持久的改變。例如蓋洛普自1997年以來針對中東局勢進行了24次的調查,其中多數結果顯示,認為「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能夠解決分歧,並和平共存」的人數少於持相反看法的人。

4、美國人對國際角色的矛盾情感

美國人長期以來對自己國家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抱持著矛盾的心態。他們認識到:美國作為大國,理應在全球上扮演一定的角色,而民意也傾向支持美對國際問題的參與。但同時,美國人對這種國際參與所抱持的態度通常是消極的,對國內議題的關注遠高於國際事務。

二、民調一貫偏向「國際主義」,但最近出現微妙變化

上述這種緊張關係在新舊的民調中都有充分的佐證。根據雷根研究所( The Ronald Reagan Institute)在2025年夏季所進行的跨黨派調查當中,有64%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應該更加參與國際事務並發揮其領導力;而認為應減少參與、僅做出反應為已足的人則占23%。此外,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參與國際事務大致上是有益的,認為有害的人則為19%。但在另一項提問中,有57%的人表示,美國應該退出國際事務,將更多精力投入國內問題,這樣才符合國家利益。

關於《美國應在國際上扮演何種角色呢?》的問題,早在過去就已經被反覆加以探討。康乃爾大學羅珀民調中心(Cornell University Roper Center for Public Opinion Research)的資料庫中收錄了大量相關的問題與結果。舉例來說,1942年的調查顯示,在戰爭結束後,希望美國在外交上扮演積極角色的人占70%,而認為應盡量避免介入世界事務的人則占21%。

全美民調中心(NORC)自1947年開始詢問美國是否應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或保持距離。同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支持積極角色者占66%,主張保持距離者占26%。儘管在越戰期間,「孤立主義」的比例一度升高至約三分之一,但「國際主義」的立場至今仍是主流。

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在過去約50年間的調查也顯示,儘管支持國際參與的比例有下降趨勢,但仍然是占多數。不過,2023年的調查中,首次出現共和黨支持者中支持積極角色者低於半數(47%)的現象。雖然2024年略有回升,但該事務委員會指出,共和黨支持者對積極參與的支持度已接近歷史的最低點。

根據馬凱特大學法學院(Marquette University Law School)2025年的調查,仍有64%的人希望美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另一方面,路透社與民調公司益普索(Ipsos)在同年進行的調查則顯示,有58%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應與其他國家的問題保持距離。

美國民意仍普遍認為,美國應在全球扮演一定的角色。事實上,美國是否還有其他選項呢?這並不清楚。儘管許多盟國在防衛方面已增加他們的負擔與行動,但美國人也清楚,美國仍承擔著不成比例的高昂成本與負擔。至於現任總統那種打破常規的風格是否能帶來持續的成果,進而提升對國際參與的支持與其本人的支持率,則有待時間驗證。

如果美國人還是把他們最大的關心放在國內問題上的話,那這對於川普來說,可能在這一年當中,必須在外交以外,多用心於國內問題。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延伸閱讀

美國總統川普率官員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會談。   圖 : 翻攝自IC Photo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釜山舉行川習會。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海鷗肆虐釀188死、鳳凰颱風接著來 菲律賓宣布進入災難狀態

TVBS
02

京都嵐山竹子遭塗鴉!當局擬「砍部分竹林」 日媒直擊外國客闖私宅

TVBS
03

26歲青年死後…韓「倫敦貝果」爆逼迫員工自願離職 僅3%能領失業給付

太報
04

女兒邀43歲母赴舞會「媽媽竟與14歲舞伴產子」 手機曝光露骨影像!

鏡週刊
05

德川家康後代po對比照自嘲「長得像祖先」 網驚呼:將軍大人

太報
06

200萬年「冰河水」晶瑩剔透!他用杯子撈來喝 下秒就出事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