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事論」曝高市政府3大外交斷層 日經:缺乏懂北京熟手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自7日發表「台灣有事」言論後,日中關係越趨緊張,久拖未決,突顯出日本政府內部缺乏與中國有深厚人脈、能出面斡旋緩和爭端的官員。在多層次溝通全面縮減下,高層對話恐短期難啟,降溫日中緊張情勢。
日經亞洲報導,日本過去在與中國互動時,一向依賴官方與半官方的溝通管道。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18日也提到了這一點,「公部門和民間部門必須在各個領域推動多層次的溝通,這非常重要。」
日本國會議員之間的雙邊交流也是這種做法的一部分。其中的核心機制,是由執政黨與在野黨國會議員共同組成的「日中友好議員聯盟」。由於近日的外交摩擦,該聯盟內部有人呼籲應在今年底前訪問中國,但北京是否願意接待,仍不明朗。即便在聯盟內部,也有部分議員警告,不宜過早前往中國訪問。該聯盟的一名高階成員表示,「這場爭端是由首相的回應引發的,所以2國政府應先行展開協商。」
北京不再視森山為首相特使
這種謹慎態度源自於日本與中國雙方當前權力格局的變化。首先,要提到現任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的森山裕,他是前首相石破茂執政的要角,當時是執政黨自民黨的幹事長,他在今年1月曾訪問北京,會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並轉交時任首相石破茂的親筆信;之後在4月,森山再次訪中,並會見了中共政治局常委、排名第3的趙樂際。
但在高市早苗當上自民黨總裁後,森山裕就不再擔任自民黨幹事長一職,也卸下了自民黨「稅制調查會」的高層職務。他目前在黨內和政府中都沒有重要位置,也不被視為「黨內主流」的一員。日中友好議員聯盟的這位高階成員說,「中國不太可能把森山視為首相的特使。」而該聯盟前會長、自民黨重量級人士二階俊博,也已在去年退出政壇。
日本重建對中溝通窗口
還有日本對中窗口,跟許多日本政治人物關係良好的中國官員劉建超,不再擔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這個職位在中共體制中相當於黨的外交聯絡窗口。他過去在是中國資深外交官,一度被視為外交部長王毅的可能接班人。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劉建超已被拘留,顯示他可能已被從職務上撤下。
至於新任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海星,先前曾擔任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因此東京必須與他建立新的溝統管道。
公明黨走人、維新會接不上
此外,中間偏右的社會保守主義政黨公明黨退出與自民黨的執政聯盟,也讓高市早苗在對中關係上的操作變得更複雜。公明黨是由已故的創價學會名譽會長池田大作所創立,他相當重視與對中關係,早在1968年就提倡日中關係正常化,比真正實現正常化早了4年。
公明黨長期以來都會定期派代表團訪問中國,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政府內的高層官員保持對話。10 月上旬,在自民黨選出高市早苗為新任黨魁的2天後,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便與公明黨黨魁齊藤鐵夫會面。知情人士表示,這場會面並非因高市上台而特別安排,但也強調雙方「每個月都會就各種關切與政治局勢交換意見」。
如今,自民黨是與日本維新會組成執政聯盟,但在日中關係上,維新會既缺乏專業,也沒有足夠人脈,難以扮演公明黨過去的角色。
過去,從政府、官員到議員能與中國保持對話,改善雙邊關係;如今,日中之間已缺乏多層次的溝通管道,這也削弱了推動政府間對話的動力。2國要舉行高層會談、緩和緊張情勢,短期內恐怕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