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書摘】細胞中有多少蛋白質?閱讀《蛋白質的一生》,解鎖人體內的神奇運作!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3月30日11:55 • 發布於 03月30日03:41 • 上下游新聞

如果你以為蛋白質只是運動補給品或美容聖品,那你可能低估了它的戲份。其實,它不只是餐桌上的營養素,更是生命這場大戲的主角。你的身體裡,數十兆個細胞正不眠不休地拆解、組裝這些微小的建築材料,讓你呼吸、思考、行動,甚至感受這篇導言。

更驚人的是,假如你把體內所有 DNA 拉直連接,竟然可以往返地球和太陽三百次!這麼看來,「人體是個小宇宙」可不是誇張的比喻。這本書將帶大家踏上一場探索蛋白質的奇幻旅程,從微觀的細胞工廠到影響健康的關鍵機制,揭開生命運作的終極奧秘。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深入這場關於「生命拼圖」的偉大冒險!

(以下內容摘自《蛋白質的一生》一書前言,文字及部分圖片經商周出版授權。文中小標由《上下游》另行編輯,與原書無涉,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該書。)

蛋白質 (protein)是生命的主角。(照片出處/picpedia)

超越食物營養:蛋白質與生命的奧秘

聽到「蛋白質」這個詞,你首先會聯想到什麼? 或許很多人會聯想到,它是牛奶、牛肉、豆腐等食品裡含有的營養,或者也有讀者會想到市面大力宣傳,具有「美膚效果」的膠原蛋白。

不過,並不是只有牛肉和大豆含有蛋白質,我們人體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是水分,約有百分之二十是蛋白質。構成我們身體的蛋白質,由二十種胺基酸排成一列,而非分枝衍生而成的。我們從食品中攝取的蛋白質,會分解成它的構成要素—胺基酸,然後再讓胺基酸連結起來,產生蛋白質。這個循環本身就是生命活動的根本,而蛋白質則是支持人體最重要的物質之一。

常有人說:「人體就是個宇宙。」但我們從幾個數值更能切實體會這句話,這裡我們來看看三個問題。

蛋白質本身是分子,肉眼看不到,科學家常用絲帶圖來表示蛋白質,顯示其折疊和功能區域。(照片出處/wikimedia)

問題一:我們的身體裡,到底塞了多少細胞?

第一個問題是關於細胞。我們人體,是由「細胞」所構成,這一點我想大部分讀者都已經知道了,但你可知身體是由幾個細胞組成的呢? 答案是約六十兆個。這個數字太大了,實在很難想像。比如說,平成十九年度的日本國家總預算,一般會計預算約為八十兆圓。這個數字也同樣沒有真實感,但如果把這筆金額換成一萬圓鈔票,每束一百萬圓為一公分,那麼就有八百公里,相當於兩百座富士山的高度。若是排在地上,約為東京到下關的直線距離。

每個不同種類的細胞大小也不相同,大約為十至二十微米,一釐米的百分之一到五十分之一的程度。依此數據,假定一個細胞是直徑為十微米的球,而將全身上下的細胞排成一列的話,長度就有六十萬公里。可以確定的是,我們每個人身體中,都塞滿了這麼多細胞。

除去紅血球之外,我們的細胞,每個都各自含有「核」的部分,核中儲存著「DNA」。現在大家都知道 DNA 保存著遺傳資訊,但 DNA 儲存父母傳遞給孩子的遺傳資訊,也是身體的設計圖,但簡單地說,它就像一條很細的線。為了在任何時候都能完整讀取這個資訊,所以它採取不分枝的一條線構造,使情報得以完整傳達。

DNA 的線以四十六個染色體,藏在細胞核中,但如果把一個細胞裡所含的 DNA連 結起來,拉長成一條線的話,約有一點八公尺長。也就是說,僅僅百分之一釐米大小的細胞,位於其中的核裡,事實上擠滿了與自己差不多高的 DNA。

問題二:微小身軀,卻藏著宇宙級的奧秘?

一個人身體中的 DNA,如果連結成一條直線的話,大概會有多長呢? 算法很單純,用乘法將一點八公尺乘以六十兆,就會得到一千億公里。這已經不是國家預算可以形容,而是地球到太陽來回三百圈的長度。由此可知,我們的身體裡擁有一組天文數字,細胞雖然只是個渺小的生命單位,其中卻有著宇宙級的數值,的確可以叫它「微小宇宙」(micro cosmos)。

大約在二十年前,我無意間讀到一本書,是本庶佑先生寫的《遺傳子述說的生命像》。裡面有一段便提到 DNA 的長度。雖然只是一個大略的數字遊戲,但它充滿了新鮮和驚奇,從中窺見了生物本身的神祕。

近日,中小學生自殺或年幼小孩遭虐致死的案件時有所聞。尋求有效的預防方法,乃是國家緊急的議題。但從個人的角度,我認為與其重複一百次生命的重要,不如告訴大家我們體內 DNA 的神奇長度,是否可能更為有效。

人類是身高不及兩公尺的動物,而從地球的規模來看,我們存在的時間也只不過百年,真的是極其渺小、微弱的存在。但是我們這個微小的存在,一方面卻在微量中連接了巨量,形成了偉大的宇宙。

一副人體實際上擁有六十兆個細胞,從父母身上繼承的 DNA 連接起來,有地球到太陽來回三百次的長度。如果從這個觀點重新檢視的話,這樣低微、渺小的「自己」,或許就能稍微切身地感受到輕易尋死,或虐待幼兒,是多麼荒唐無稽的事。生命的重量,不是用理智去了解,而是憑感覺去體會,所以藉由本書後面的敘述,期待各位或許可以在接觸生命的奇妙結構後,很自然地理解它。

問題三:生命的無名英雄——蛋白質有多少?

在細胞的微小宇宙中,又含有多少蛋白質呢? 答案也很天文。六十兆個細胞裡,據說每個細胞都有八十億個蛋白質。而且這八十億個蛋白質,並不是產生之後就結束了,它還會反覆地分解和生成,進行新陳代謝。至於它的生成速度,有人計算過,最活躍的細胞一秒鐘可生成數萬個。百分之一釐米大小的細胞,每一個細胞為了生存,就需要八十億個蛋白質。

六十兆個細胞中,每一個每秒鐘都以驚人之勢不斷合成蛋白質。我們一般不會意識到這件事,但就因為它們在我們渾然不覺間祕密地辛勤工作著,才有我們的存在。

所以,就如本書後面將提到的,唯有如此生成的種種蛋白質,才能全面支持微小宇宙的生命活動。反言之,了解蛋白質,才能夠明白「生命」的存續。

說到蛋白質,一般人都會立刻聯想到牛、豬等肉類,或是大豆等植物性蛋白質等食物。但是,蛋白質不僅是重要的食物,也是在所有比細胞更小的分子當中,維持生命最重要的工作者。各種疾病也都多多少少與蛋白質相關;有時候是缺乏生命活動中所必須的蛋白質發生異常,而使正常的生命活動無法繼續,又或是身體中累積異常的蛋白質。

另外也有些時候,異常蛋白質累積,會像阿茲海默氏症或傳染性海綿狀腦病(如狂牛症)一樣,損害我們的神經細胞。毋庸置疑,蛋白質是我們生命活動中的主角。

肉類是大家最常聯想到的蛋白質。(攝影/Mali Maeder;照片出處/pexels)

探索生命的主角:蛋白質的一生

生命科學,即所謂 Life Science,這個詞已是一般人都很熟悉的字眼,它是一種以負責生命活動的分子為對象,解開該分子如何運作,生命活動如何進行的學問。

本書是就現代生命科學的根基—細胞生物學的範圍來說明,但是,筆者並未打算只將它寫成細胞生物學的教科書,而是想把焦點放在生命活動的主角—蛋白質,與讀者們一起體驗每個蛋白質誕生、成長、成熟、老化,以至死亡等,如同人生般的連續劇。

進而來談談最近極受矚目、可說是蛋白質本身的病變—異常蛋白質的生成,以及細胞如何早一步發現異常、對應那種異常狀態的危機管理能力。當這種危機管理系統出現漏洞,無疑就會直接通向生病一途,因此我也將把重點放在細胞內的蛋白質品質管理系統,與形成其漏洞的疾病。

隨著本書的介紹,您將能認識蛋白質的一生。我們身體裡數萬種蛋白質中,壽命短的僅僅只有數秒,但壽命長的,可以持續工作數個月。蛋白質其實是十分有個性的個體。我希望能在時時記住其多樣性的前提下,來談談其普遍性的一生。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明起連3天天氣不穩「週日最糟」! 南海熱帶擾動恐升級熱帶低壓

自由電子報
02

高雄漢來雙人房520元標錯價 Agoda認訂單有效

中央通訊社
03

亞馬遜雨林為何沒雨了,科學家找到答案

科技新報
04

北市高中教師「課堂播九三閱兵」 學生反感竟被嗆「不喜歡出去」

太報
05

最高1千萬!6張中獎發票沒人領「消費明細曝光」 今天錯過就充公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