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老花眼症狀?改善老花眼的方法?老花眼7指標自我測試!

Hello醫師

更新於 03月11日01:20 • 發布於 03月13日01:00 • 文:黃欣妍|資料查核:Hello 醫師

老花眼(Presbyopia)是隨著年齡增加而出現的自然老化結果,也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視力問題。

老花眼發生的年齡因人而異,大部分的人在40至45歲之間開始出現,最主要的症狀為視力模糊。究竟老花眼是什麼?老花眼症狀有哪些?改善老花眼的方法為何?該怎麼自我測試老花眼?《Hello醫師》為您深入解析!

老花眼是什麼?造成老花的原因有哪些?

老花眼是眼睛水晶體與睫狀肌老化的結果。水晶體由水和蛋白質組成,形狀為前後雙凸狀的扁形球體,具有彈性,能依物體位置的遠近而調節形狀,讓外部影像能精準聚焦於視網膜上。

隨著年齡增長,水晶體會失去彈性、變大及變厚,導致眼睛調整焦距能力下降,讓影像無法成像於視網膜上,使視力逐漸模糊,造成老花眼。

此外,水晶體周圍的睫狀肌,在眼睛看遠時會放鬆,使水晶體變厚;看近物時,睫狀肌則緊縮,水晶體會變薄。一般情況下,睫狀肌可持續調整焦距,保持視覺清晰;然而,睫狀肌和水晶體一樣,也因為年齡增加而失去彈性,最終導致老花眼。

除了老化會導致老花眼之外,以下疾病或服用特定藥物者,也可能造成老花眼的症狀提早出現:

  • 疾病:遠視、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心血管疾病
  • 藥物:某些抗憂鬱、抗組織胺及利尿等藥物

老花眼9大症狀:光線不足時,視力更模糊

老花眼9種常見症狀如下:

  • 正常距離下閱讀,視力會模糊
  • 須把物品放遠才能看清楚
  • 看遠、看近無法快速調節焦距
  • 眼睛痠澀
  • 眼睛腫脹
  • 眼睛畏光
  • 眉骨處疼痛
  • 頭痛
  • 噁心

老花眼族群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用眼,更容易出現視力模糊的問題,因為光線不足時,瞳孔會放大,讓更多光線進入眼睛,這時視覺的景深會變窄,使影像更難聚焦於視網膜。

改善老花眼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治療?

改善與治療老花眼主要的方法為配戴老花眼鏡,此外,也可選擇藥物治療與手術方式,但考量治療效果與風險,建議先與醫師進行討論。

老花眼6種治療方式如下:

  • 配戴老花眼鏡
  • 點眼藥水
  • 配戴隱形眼鏡
  • 眼角膜手術
  • 雷射手術
  • 水晶體置換手術

老花眼測試方法

若想確認自身是否有老花眼,建議至眼科進行詳細檢查。

在就醫前,可以先透過7項指標進行自我評估:

  • 年近或超過40歲
  • 近距離用眼時,須將物品放在超過40公分處才看得清楚
  • 近視族群在近距離工作時,須摘除眼鏡才能看得清楚
  • 帶隱形眼鏡者,必須把物體拿遠才能看清楚
  • 看近物或閱讀時,常覺得難以對焦,容易出現頭痛
  • 看遠或看近交替時,須花幾秒鐘視線才能清楚對焦
  • 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閱讀,視線比平時更難對焦
老花眼自我檢測7指標:符合以下3項,表示可能有老花眼,建議就醫近一步檢查

老花眼如何預防?

老花眼是自然老化所產生的生理變化,較難預防,但仍可以透過以下護眼習慣,避免老花眼提早出現:

  • 配戴太陽眼鏡,預防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
  • 注意用眼時的姿勢與光線,維持正確用眼習慣
  • 補充維持眼睛健康所需之營養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及葉黃素等
  • 40歲以上民眾,建議每2~4年進行1次視力檢查

---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info@helloyishi.com.tw

延伸閱讀:老花眼鏡怎麼配?多少錢?老花眼鏡有4種類,配鏡考量3件事

🍀加入【Hello醫師】LINE好友 健康訊息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06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