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公投說明會】清大教授:福島不是核電禁忌 台灣核電廠能防震防海嘯
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舉行,中選會規劃五場意見發表會,首場今(7日)登場。正方代表、清華大學教授葉宗洸表示,台灣核電廠設計與地理條件不會重演福島事故。以核三廠為例,耐震強度達0.72G,為台北101的兩倍,除非發生極端強震,否則不會損及結構,安全性經得起考驗。
葉宗洸指出,台灣作為資源相對貧乏的島嶼型國家,所屬電網為獨立運作系統,能源供應中高達98%仰賴進口,在此背景下,如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便成為極為關鍵的課題。他強調,近年來不僅國內有愈來愈多聲音呼籲政府正視能源安全問題,國際間也出現類似觀點,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便曾多次表示,台灣應持續使用核能發電;此外,多個與台灣關係友好的國際智庫亦提出相同建議,而前美國海軍情報官更在國會聽證會上直言,「台灣應至少保留一座核電廠」。
針對台灣當前的能源安全存量進行分析,葉宗洸分析,燃煤發電的備援天數僅約36天,而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的天然氣發電,其儲備量更僅介於7至11天之間,而核能發電的可用安全存量則可達18個月至36個月,從能源安全與穩定供應的角度出發,應優先考量具備較高安全存量的發電選項,以降低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風險。
葉宗洸嚴正說明,對岸在軍事演習中,曾明確將高雄永安第一天然氣接收站納入攻擊目標,顯示其對台灣能源體系的薄弱環節瞭若指掌。他進一步舉例,俄烏戰爭延續至今,期間烏克蘭的化石燃料發電設施幾乎全數遭俄軍摧毀,唯有核電廠仍得以倖存。由於烏克蘭約有七成電力依賴核能,即便火力電廠全面停擺,仍能維持國內基本電力供應,凸顯核電在戰時能源韌性中的關鍵角色。
葉宗洸強調,從俄烏戰爭的經驗可看出,核電廠在戰爭中幾乎不會成為交戰雙方的攻擊目標。因為一旦核電廠遭到攻擊,所造成的災難不僅波及被襲國,連發動攻擊的一方也將深受其害,甚至對全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正因如此,美國前海軍情報官才會主張,台灣至少應保留一座核電廠,以確保能源韌性並降低戰時風險。
「若台灣至少保有一座核電廠,便能穩定供應約5%至6%的全國電力」。葉宗洸表示,即使在極端情況下,如海岸線遭封鎖、天然氣無法進口,仍可依賴核能發電維持最基本的用電需求,其中也包括軍事指揮系統、政府機關及各大醫療院所等關鍵基礎設施的電力保障。
針對外界質疑台灣地震頻繁、不適合興建核電廠的說法,葉宗洸回覆,台灣的核電機組已運轉超過40年,期間從未因地震導致重大事故。放眼全球,也尚無任何核電廠單純因地震因素而發生致命性損毀。他質疑,反核人士如今卻開始主張核電廠耐震能力不足,實屬矛盾。以核三廠為例,其耐震設計標準為0.72G,是台北101大樓(耐震0.3G)的兩倍以上,也高於北部翡翠水庫的0.4G。台電的安全評估更顯示,即便地震強度達到1.38G,核三機組仍可穩定停機並維持結構完整,顯示其具備高度抗震能力。
(熱門點閱:王義川諷盧秀燕「用2400元粉底液」 民進黨性平部怒了:不要厭女的台派)
葉宗洸解釋,有人以日本福島核災作為反對核電的論據,但該事故實際上是因地震引發的海嘯所致。當時海嘯淹沒了地下室的緊急發電機,導致冷卻系統失靈,使爐心無法降溫而最終熔毀。然而,台灣的核電廠設計有所不同,所有緊急發電設備皆設置於地面以上,且廠址皆高於海平面至少10公尺。再加上核安主管機關已要求加建防海嘯設施,如海嘯牆等,因此他強調:「海嘯不可能對核三廠造成任何實質破壞。」(責任編輯:殷偵維)
顯示全部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