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早純手工製作 古早味「大腸圈」香傳30年
每天清晨4點,當天空仍籠罩在黑暗中時,傅俊童和妻子劉碧蓮就已開始準備製作傳統美食——大腸圈。這對夫妻在新北三峽市的場經營大腸圈攤位已有30多年,堅持手工製作,從洗腸、炒料到灌糯米,每個步驟都不馬虎,他們的大腸圈以腸皮Q彈厚實聞名,每天售賣30至40斤,一旦賣完即收攤,這道傳統小吃不僅是當地居民的最愛,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記憶。
製作大腸圈的過程繁複而講究,首要步驟是將大腸徹底清洗,傅俊童和劉碧蓮會小心去除多餘的脂肪,再穿進筷子不斷翻面清洗,接著是準備餡料,這是整個製作過程的重頭戲,將花生和糯米拌炒,再加入紅蔥頭、金勾蝦、醬油、胡椒和豬油爆炒、爆香,這些是決定大腸圈風味的關鍵材料。
接著將炒好的料灌入大腸內,老闆、老闆娘會邊灌邊幫大腸按摩,確保餡料均勻分布,然後綁上繩子做記號,區分原味和花生兩種口味,最後放入大鍋中煮一小時。傅俊童解釋:「古早時候 吃的東西比較少,尤其日本時代,根本沒什麼東西可以吃,他們為了要增加食物的豐盛,就把大腸想辦法把它變成一個,很好吃的料理。」
老闆、老闆娘每天凌晨4點開始備料製作,早上6、7點到市場擺攤,剛擺好攤就有客人上門,顧客們對這手工大腸圈讚不絕口,有人稱讚說:「好吃啊」、「他的皮超Q的」,還強調「他真的是豬大腸,不是假的喔」,即使搬家,仍會特地前來購買。
老闆傅俊童表示,大腸圈在傳統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們這個一般有人做牲禮拜拜,還有女兒嫁出去回娘家,家裡知道女兒要回來,以前的人大部分都會做,灌一些大腸圈」他還提到,早期交通不便,女兒回娘家時,回程常會準備大腸圈在路上食用。這道看似簡單的小吃,不僅是一道小吃,更是延續數十年的手藝與記憶。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