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旅行無需完美:義大利志工之旅給我的體悟

換日線

更新於 07月08日08:33 • 發布於 06月17日09:36 • 張育誠
旅行無需完美:義大利志工之旅給我的體悟

怎樣才是「正確」的旅行?

「不要再去網紅景點打卡了,多去一些當地人才會去的地方吧!」;「某國十大此生必去的景點,不去終身後悔!」

「跟團讓導遊介紹當地特色,旅行才能物超所值」;「出國當然要自助旅行啊,不要跟團走馬看花!」

「花那麼多時間和金錢出去玩,當然要選最舒服的旅宿啊!」;「花那麼多時間和錢出去玩,去沒有當地特色的渡假飯店多可惜啊!」⋯⋯

以上是網路上常見,對「旅行」的種種建議與想法。但你發現了嗎?它們經常大不相同、甚至是彼此互斥的。隨著社群自媒體發達、各式「旅遊達人」也紛紛出現,有些甚至會像正義魔人一般鼓吹著「正確」的出國旅遊方式,彷彿不按部就班完成某些「任務」、獲得某些「意義」,這趟旅行就沒有任何價值一般。

但我總覺得,這些「建議」都在主觀上賦予旅遊過多目的,也把旅行這件事情複雜化了,反容易讓旅行新手感到壓力甚至焦慮。對我來說,旅行其實應該是更為簡單直觀的事物,它僅僅是對日常生活事物以外的期待與渴望,只要有所憧憬、無論以哪種方式實現它,都值得被肯定、也有自己能夠從中獲得的經驗或情緒價值。

例如,即使是瘋狂拍照、不斷在社群媒體打卡等所謂「炫耀式的旅行」,只要能讓自己開心、又不妨礙其他人,何嘗不是一種選擇?對於沒有太多出國經驗的人來說,想要「盲從」排行榜前十大旅遊目的地,更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

只要順從你當下心之所向、能符合現實預算考量且無安全上的疑慮,我便會建議大家勇敢地去嘗試。

尤其,旅途無論如何事前規劃,都不見得會如預期的順遂,過程中總可能有種種意外經歷、甚至挑戰,但這也正是其魅力之一所在 ──拋開日常、來到新的環境探索,往往會讓你產生不一樣的想法與啟發,並能認更加認識這個世界,甚至更加認識自己。

隨著旅行次數的增加,及不同旅行方式的嘗試和經驗累積,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找到更加適合自己、屬於自己的旅行方式,並獲得許多獨特寶貴的故事。

以下,特別邀請現居英國、熱愛旅行的和雅,以第一人稱方式分享她過去一段非常有魅力、令人印象深刻的旅程,以及從中得到的體悟和收穫:

和雅的義大利志工之旅

一開始,我對旅行的理解很單純,它是一種新奇的體驗,一個可以逃離日常、探索未知世界的機會。我喜歡欣賞不同的風景、品嚐各地的食物,沉浸在異國文化的氛圍中。但當時,我並沒有真正去思考:旅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它能帶給我什麼?

2019 年,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獨自前往義大利當志工。在此之前,我已經在台灣參與了3 年的志工活動,幾乎什麼類型的志工都嘗試過。但當我跟身邊的人說自己要去義大利當志工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為什麼不是越南或菲律賓?」似乎在大家的印象中,志工就應該要去那些被認為「落後」的地方,但我始終相信,所謂的「需要幫助」,並不只存在於貧困地區 ──每個地方都有被忽視的人,也有值得被支持的夢想。因此,我選擇了義大利,協助當地的地下樂團籌措資金,幫助他們實現音樂夢。

懷抱著這樣的憧憬,我踏上這趟志工旅行,並期待自己能從中提升英文能力、結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還能深入體驗當地的音樂節慶文化 ──然而,現實往往與想像有落差,這趟旅程遠不如我所預期的順利。

意料之外的情況,顛覆原先預期

首先,語言成為最大的挑戰。由於志工來自世界各地、服務的地點又在義大利,英文對大多數人來說並非母語,當地的工作人員甚至連基本的英文都不太會說。因此我原來想當然耳認為出國能夠提升「英語」溝通能力,卻沒想到完全不是如此。

甚至,由於這次 15 位志工中剛好有 12 個人是西班牙語使用者,團隊的溝通方式自然而然變成了全程西語。即便我努力試圖融入,卻發現自己完全跟不上,甚至有位女生直接對我說:「Sorry! I am really tired, so I don’t want to speak English.」當下的我一臉錯愕,只能回應:「That’s okay.」我開始懷疑,原本期待的「提升英文能力」和「交朋友」這兩個目標,是否根本無法達成?

在義大利擀面皮中。圖/和雅  提供

往好處想,我至少還能享受當地文化與音樂節的氣氛 ──然而,這部分也出現了不小的困難。例如當我興奮地走進節慶場地,看見傳統披薩窯,期待能親手參與製作時,卻經歷了現實跟想像的落差:由於我的身高不夠,根本無法順利操作窯爐,而我又完全沒有擀過面皮,導致擀出的麵團歪七扭八。當我想試試鋪料或幫忙切蔬菜時,又發現這些工作早已被其他志工搶先選完。最後,我被「貶」到了後台,負責清洗一大堆盤子。原本對音樂節的美好想像,在一疊又一疊的餐盤中徹底瓦解⋯⋯。

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挑戰未知

就在我正準備在哀聲嘆氣中、接受這趟旅程與我期待的完全不同時,當地志工 Alex 小哥剛好走過來搭話。我愣了一下,心想:也許這是個機會,不如試著主動一次吧!

於是,我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去詢問 Alex,前台需要幫忙嗎?沒想到他馬上點頭,讓我幫忙盛裝各式佳餚及接待客人點餐。剛開始我還有些手忙腳亂,尤其當遇到只會講義大利語的客人時,我幾乎不知道該如何反應。但每當這種時候,熱心的 Alex 會立刻出現在我身邊幫我翻譯,甚至還教我一些簡單的義大利語句子。「Grazie!(謝謝)、「Quanto costa?(多少錢?)」、「Vuoi altro?(還需要什麼嗎?)」,我開始「現學現賣」、用剛學到的義大利語與客人互動。雖然我的發音可能不太標準,但大家卻報以熱情的回應與笑聲,這也讓我一掃緊張、感到放鬆與自在。

志工合照。圖/和雅  提供

後來,Alex 更帶著我到不同攤位,介紹其他工作人員給我認識。我試著用簡單的義大利語加入談話,雖然大家聽了後哄堂大笑,但這反而讓我們的距離更近了。他們不但鼓勵我繼續學習,還端來不同口味的啤酒和雞尾酒,熱情地讓我品嚐。當我們走到舞台前,我看到 Andy 哥站在大舞台前,隨著音樂搖頭晃腦,彷彿完全沉浸在節奏之中。我有些猶豫,卻又告訴自己:「既然已經跨出一步了,那就再試試看吧!」於是,我鼓起勇氣主動走過去搭話。我們聊著聊著,他竟然開始幫我翻譯台上歌手在唱的歌詞,讓我更深入地感受當地音樂的魅力。

這趟旅程雖然不如預期中完美,但我學會了主動融入、接受不確定性,同時也發現了自己遠比想像中更勇敢。對我來說,旅行不只是探索世界的多樣性,更是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 ──它改變了我對旅行的看法,從短暫的放鬆與逃離,轉變為一場與世界碰撞、探索自我的旅程。

或許,旅行的真正意義,就是讓自己走出舒適圈,勇敢去迎接那些未曾計劃的相遇與可能。這趟旅行不會是終點,我仍然渴望踏上更多未知的旅程,去發掘不同文化的魅力,繼續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尋找屬於自己的故事。

(作者簡介:賴和雅。一個喜歡把人生當作冒險故事在寫的台灣女子。曾經背起行囊,在義大利的小城鎮當志工,過著和音樂、陽光還有咖啡作伴的日子;大學畢業後又拎著行李,跑去倫敦念碩士,並且留在倫敦當打工人。)
從探索世界中更認識自己

從和雅的這段經歷,可以看出她在旅途中面對種種「意外」,心境上的調適與行為上的轉變。同時因為她的主動,也帶來了不同原先預期、卻可能帶來更多成長與自信的種種經驗。

而這些經驗在當今職場上,除了能內化作為自己「軟實力」的一部份外,其實對職涯發展也能產生莫大的助益 ──因為隨著市場越來越國際化,跨國企業裡的員工們不可避免地必須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事,企業在篩選人才上也因而傾向錄用擁有文化敏感度(Cultural awarenessCultural sensitivity)的人才,讓有著不同想法與價值觀的員工們能互相交流碰撞,但又能尊重彼此間的不同,如此才能激發更多的創意。

那要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敏感度呢?個人認為「無需過度預設條件」的旅遊,便是一個自然且絕佳的方式。當你體驗過越來越多不同的文化習俗,與更多不同族群交流碰撞、主動克服困難後,便有更多的故事來展現你的跨文化適應力。

也因此在這裡鼓勵大家,不妨利用假期多出去走走、暫且離開熟悉舒適的環境,更主動地探索這廣大的世界。也希望未來能在《換日線》上,看到更多大家分享的、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旅途故事!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旅行無需追求「正確」與完美,只願它真的適合你:一段帶來成長的志工旅行》,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37 年旅遊業者真心話:別迷失在「炫耀式行程」中,請慢下來思考旅行的本質
●敢於不同的勇氣──28歲「高齡」的英國志工Gap Year,讓我找到真正喜歡的自己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