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翔平經歷的「忙碌」上半季:二刀流復出帶來的影響與投手調整狀況如何?
二刀流真的非常忙碌
在主場球員休息室中,大谷翔平(道奇隊)被分配到兩個置物櫃。從正面看,右側的櫃子掛著衣服和球衣,而左側則設有像是「刀架」的裝置,球棒就掛在那裡。燈光剛好像聚光燈般打在上面,營造出彷彿異世界的氛圍,瀰漫著莊嚴的空氣。
不過,那個置物櫃的主人實際上很少待在那裡。
「也沒辦法,他真的在比賽前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經常坐在中間空間對面的安東尼・班達(Anthony Banda)這麼說。
「今年開始還加上投手的調整訓練。他在後台真的非常忙碌,跟去年完全是不同的日常。」
去年雖然也有進行投手復健菜單,但隨著二刀流的正式復出,加入了完整的投手訓練計畫與會議。復原的訓練內容在質與量上也都有所不同。
而隨著投手復出的節奏加快,實際回到投手丘之後,打擊方面多少有些失色。就算本人否認,也無法說完全沒有受到影響。
5月時,他出賽了27場,打擊率.309,上壘率.398,長打率.782,OPS達1.180,轟出15支全壘打,得分31分、打點27分,火力驚人。
然而自從6月16日投手復出後的20場比賽中,雖然也有5發全壘打、15分打點與14分得分,但打擊率僅.216,上壘率.341,長打率.486,OPS跌至.827,成績明顯下滑。
他本人雖說「並沒有覺得狀況特別差」來否認影響,但也坦承手感確實出現偏差。「明明覺得打得不錯,卻變成了二壘滾地球。不順的時候就是這樣。不過反過來說,只要稍微找回感覺就能馬上調整回來。」
順帶一提,登板隔天的比賽中,他12個打數沒有安打,被三振6次。儘管如此,自從2021年開始首度展開二刀流以來,當年他在20場登板隔日的比賽中,打擊率達.289,轟出9支全壘打、貢獻19分打點,有7場比賽是雙安打。2022年出賽19場,打擊率高達.370,打出11支全壘打、19分打點,8月17日對水手隊一戰中甚至繳出4支安打。2023年則是17場比賽中打擊率.265,擊出5發全壘打、10分打點,6月3日對太空人隊一役雖與完全打擊擦肩而過,但依然貢獻4支安打。
綜合來看,若武斷地認為「登板隔天會因疲勞導致表現不佳」恐怕還為時過早。總教練戴夫・羅伯斯(Dave Roberts)也表示「樣本數還太少」,但也可以說他身體還未完全回到二刀流的節奏之中。
作為投手的大谷,仍在調整階段
另一方面,作為投手的狀態如何呢?由於他每場比賽針對的課題不同,真正清晰的投手模樣可能還要再等一段時間才能看見。
在復出登板戰中,他投出了8顆伸卡球(sinker),但在第2到第4場合計僅投了3顆。在那場復出首戰之前,他面對左打者僅投過31顆伸卡球,但那場比賽中的8球中,有3球是對左打者投出的。而且全是往內角切入的「front-door」型伸卡球,雖令人好奇未來如何運用,但此後卻一球未再投。
那場比賽中,他的投球角度(arm angle)也特別低。大谷表示:「因為以伸卡球為主,所以才變成那樣的角度。當然,和四縫線、指叉球相比,角度確實會稍微降低,可能就是受到那樣的影響。」但在7月5日那場僅投出一顆伸卡球的比賽中,他的投球角度降到了過去最低的28度。而前一場投了兩顆伸卡球的比賽中是34度,可見目前投球角度仍不穩定。
不過,較低的角度也改變了他指叉球(splitter)的軌跡。原本他投的是垂直落下的「陀螺型指叉球」,但現在幾乎與伸卡球難以區分。這表示,若能與伸卡球搭配使用才有最大效果,但因為伸卡球使用比例降低,即使5日那場比賽也投了一球指叉球,對手卻輕易地不出棒放過了。未來如何搭配伸卡與指叉球,仍看不清輪廓。
此外,在復出過程中,他將提升四縫線速球的轉速效率作為一個目標。雖然在第3場比賽達到88.5%的水準,但第4場卻降至80.1%。若要在高水準中穩定發揮,可能還需要進一步觀察與調整。
總體而言,目前若將他的投手狀態歸納為「仍在調整中」應該也不為過。就像是春訓時期的初期階段。他自己在7月5日比賽後也說:「老實說,我覺得要是能多嘗試一下曲球和指叉球可能會更好一點。」但另一方面,這又不是能夠專注課題的春訓或小聯盟復健登板,這也構成一種兩難。
「還是得優先考慮比賽內容吧,(那三次三振)當下感覺滑球可以讓對手揮空,就選擇優先解決打者了。」
2020年,他自Tommy John手術後首次復出。當年因新冠疫情擴大,整個賽季採取特殊形式開幕,他從實戰打擊練習直接進入正式比賽,結果投打兩端都難以掌握節奏。作為投手僅出賽2場,便因右前臂不適而提前退場;而作為打者也未能展現出應有的水準,結束了整季。
正因有了那次的教訓,這次的復出計畫才更加謹慎。然而這個過程並沒有明確的正確答案,各方面都是反覆地嘗試與修正。大谷正在這樣的摸索中,結束自己的上半季。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