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港湧現大量水母 毒性低無害品種
1 觀看次數花蓮港最近出現大批的水母,數量之多連漁民都說幾乎沒有看過,專家認為,水母大量出現的原因可能跟高溫或者颱風洋流有關,暑假是出海賞鯨的旺季,業者也把握機會教育,向遊客宣導減少垃圾,避免海洋生物把塑膠袋吃進肚子裡。
「花蓮港內的水母,好幾層,這也太恐怖了。」
海面上漂浮聚集的透明水母,數量龐大前所未見,讓花蓮港內的工作人員,嚇了一跳,趕緊拿起手機,記錄這難得畫面。
「水母全部集結在這邊做一個繁殖,以前沒有看過這麼多。」
根據漁民的觀察,這一群水母從丹娜絲颱風來臨前兩天出現,是否會對周邊生態造成影響,主管機關與保育團體,持續觀注。
花蓮縣農業處長 陳淑雯:「可能是因為近期水溫的升高,或者是因為颱風過後的洋流,或者是溫度的提升,造成水母的發生,後續如果引發其他生物的群聚,我們會跟相關單位包括,我們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或是生態保育專家,來做一個確認。」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林東良:「確實有很多海洋動物會以水母為食物,不過我想這個不用特別擔心,因為如果有這麼大量的發生,進到港區內,代表著海域量可能會更多,所以應該是不至於到,會因此誘惑到動物,游到港區內。」
「牠(水母)有時候順著浪或者船在移動,就會被帶著(進港)。」
暑假來臨,賞鯨活動進入旺季,在遊客觀察奇景的同時,不忘機會教育。
花蓮賞鯨業者 呂世明:「哺乳類的動物,比如像海豚,牠其實是會吃水母的,在大海裡頭,牠有時候看到像這樣透明的東西,他以為是水母 其實就會吃到垃圾袋,這個時候 就是屬於我們的環境教育,會告訴大家 在海裡 看到這些東西,其實你想想 塑膠袋在海裡,很有可能就會跑進魚類,或者是哺乳類的(肚子)裡面,我們怎麼愛護環境。」
經專家確認,這些是溫帶海洋常見的海月水母,他們的毒性很低,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民眾不必過度擔心。
自動播放下一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