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如何靠「森林療癒」找回內心平靜?

換日線

更新於 04月02日11:43 • 發布於 03月20日04:58 • 林育嫻
如何靠「森林療癒」找回內心平靜?

上圖為森林療癒活動中,穿過樹林的陽光。Photo Credit:林育嫻 提供

你是否曾在低潮時走進森林,感受到內心的轉變?

或是某次深呼吸後,發現空氣裡的氣味,為你帶來記憶與療癒?

甚至,當微風輕拂,樹葉沙沙作響,你是否曾感受到內心的寧靜與放鬆?

那麼,你聽過「森林療癒」嗎?

與「森林療癒」的緣分

自 2017 年起,台灣開始發展「森林療癒」。對許多人來說,這個概念或許仍然陌生,但提到「森林浴」,你可能已有所耳聞。事實上,森林浴可說是森林療癒的前身,只是兩者的方式與深度有所不同。

如果把這兩者放在同一個光譜上,森林浴偏向個體的自由探索,人們自主走進森林,透過吸收環境因子來獲得身心舒緩;而森林療癒則更進一步,由專業引導員,根據不同對象與需求設計專屬活動,使人們能更深入地感受自然的撫慰。

2021 年起,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正式發布森林療癒師的培訓辦法。當時的我,正處於被焦慮與不安填滿的階段。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疲憊,日復一日地像被壓力緊緊裹住,讓人喘不過氣。

我不確定該怎麼與這樣的自己相處,直到某天晚上,無意間看到這則「森林療癒師培訓」的資訊。

最初的我,只是單純地想找個出口,而報名了課程。沒想到,這一趟進入森林的旅程,讓我找回了一些久違的東西──那些曾以為早已遺失的平靜與安穩。

在森林裡,重新學會「慢下來」

隨著課程的進行,我一次次走進陌生又熟悉的森林。

有時,我躺在草地上,靜靜看著天上的雲朵變幻──白雲被風吹得拉長、破碎,再次聚合。這一幕彷彿提醒著我,一切都在流動,沒有什麼是靜止不變的,包括內心的煩憂。

有時,我會拿起畫筆,輕輕描繪眼前的景色──葉脈的紋路、花朵的色彩,當我將注意力投注在這些細節上時,腦中的噪音漸漸消失,專注於當下的感覺,竟是如此珍貴。

筆者所繪。圖/林育嫻 提供

有時,我只是靠著一棵樹,閉上眼睛,深深地呼吸──樹木的氣息交織著泥土的味道,隨著每一次呼吸,胸口的鬱悶似乎也隨之釋放。

有時,我會擁抱身旁的樹,輕撫樹皮上的紋理──想著它或許已在這裡屹立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經歷無數風霜,卻仍舊穩穩地站立著。那一刻,我彷彿能感受到它的穩定與包容,這樣的力量無聲卻深刻。

在自然的懷抱裡,我漸漸明白:「森林不急著改變我們,且願意無條件接納所有人。

走過森林,帶著療癒前行

森林療癒,不是一場瞬間改變人生的神奇儀式,而是一種與自然重新建立連結的方式。

當我們放慢腳步,打開五感去聆聽、去觸摸、去感受時,才會發現──這片綠意一直在這裡,等著我們回來。

森林療癒活動中,帶領參與者討論自然與自己的關係。圖/活動安排攝影師 拍攝;林育嫻 提供

2024 年,我正式通過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森林療癒師認證。對我而言,這不只是一張證書,更是一條開啟新旅程的道路。我希望能帶領更多人進入森林,讓大家感受到這份來自大地的療癒力量。

在設計森林療癒活動時,我通常會從五感出發,透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與味覺,引導參與者與自然建立更深的連結。同時,我也喜歡結合自己擅長的藝術創作,讓療癒的過程不再是感受,而是能透過創作留下獨特的記錄。

帶領森林療癒活動參與者,利用自然物進行噴畫。圖/活動隨隊實習生 拍攝;林育嫻 提供

讀到這裡,你是否也對森林療癒產生了好奇?或許,你也可以試著親自體驗看看!不需要複雜的準備,只要跟著下面的小任務,走進自然,放慢腳步,用心感受,看看自己會發現些什麼?或許,森林會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 視覺:環顧四周,你會發現森林裡最常見的顏色是綠色,但你能分辨出多少種綠呢?嘗試尋找至少 5 種不同的綠色,無論是樹葉、苔蘚、嫩芽或是陽光照射下的光影變化,試著用有顏色的畫筆把它們紀錄下來吧。
  • 聽覺:在森林中找一個喜歡的地方坐下,閉上眼睛,專注聆聽周圍的聲音。你聽到了什麼?是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還是鳥鳴、溪水潺潺,還是遠方的昆蟲低語?靜靜地待上 3-5 分鐘,用耳朵探索這片空間吧。
  • 嗅覺:走進雨後的森林,閉上眼睛,慢慢深呼吸 3 次,感受空氣中的氣味變化。你聞到了什麼?是濕潤的泥土味、木質調的芬芳,還是隱約帶著花草的清香?
  • 觸覺:選擇一棵吸引你的樹,用雙手輕輕觸摸它的樹皮、感受它的溫度和紋理,是光滑還是粗糙?有裂紋還是長滿青苔?用手掌、指尖、甚至臉頰,去感受這棵樹的存在。
  • 味覺:準備一口簡單的食物(如堅果、果乾、麵包),放入口中並刻意放慢咀嚼速度,細細感受它的質地、溫度、味道的變化。食物剛入口、咀嚼幾下、即將吞嚥時,它的味道是否有所不同?

筆者所帶領之森林療癒活動──體驗他人觀看自然的視角。圖/活動安排攝影師 拍攝;林育嫻 提供

森林,一直都在

走出森林,回歸日常生活,城市的步調依舊匆忙,但我發現,自己開始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

當壓力來襲時,我會想起那棵紋理粗糙的大樹,試想它是如何不疾不徐地生長,迎接四季更迭。我學會放慢腳步、接受自己的步調,就像森林裡的每棵樹,都有自己的時間,不需要與誰競爭。

有時,我會細細端詳一片葉子,觀察它如何在陽光下輕輕顫動;有時,我會刻意多留意風的方向及光影變化。森林的療癒力量並沒有隨著我的離開而結束,而是悄悄地滲透進生活,成為我的一部分。

或許,我無法每天走進森林,但我知道,只要願意停下來感受,自然一直都在,它以風、陽光、樹影的姿態陪伴著我。

【延伸閱讀】

●在臺灣秘境打造「綠色娛樂」:專訪《極島森林2》監製陳柏霖、臺大教授余家斌
●你有想過每天通勤不是搭捷運,而是走森林步道嗎?──紐芬蘭科納布魯克,世界北端的邊境城市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