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月球強磁性岩石之謎,小行星撞擊曾短暫增強磁場為關鍵

科技新報

更新於 09月04日16:43 • 發布於 09月04日16:43

現代探測數據表明月球過去曾存在強大磁場,然而如今月球已無常態性磁場,數十億年間月球發生了什麼事?今年中一項研究可能發現答案,研究人員指出,月球與小行星碰撞可能產生短暫包圍月球的帶電粒子雲,相互作用過程短暫增強月球磁場並被該區域岩石保留記錄,隨後迅速消失。

多年來,科學家已意識到月球保留古老磁場痕跡,尤其是尤其月球背面岩石,證據來自 1960~1970 年代帶回的阿波羅計畫樣品,以及繞月飛行器遠程收集的測量數據。

一個較被主流接受的假設是月球過去曾有類似地球磁場產生的機制,由熔融核心對流運動驅動發電機效應(dynamo effect)生成全球磁場。然而月球核心規模比地球小得多,能維持的發電機作用相對較弱,估算強度僅 1 微特斯拉,比當今地球磁場弱 50 倍,無法完全解釋某些區域發現的強磁化岩石。

因此另一假設為月球曾發生大規模撞擊事件產生電漿,暫時增強原本較弱的磁場。

為驗證第 2 個假設,麻省理工學院領導的團隊對此進行大型碰撞模擬,類似原行星撞月形成雨海盆地的規模,表明一場小行星碰撞事件可能產生短暫包圍月球的帶電粒子雲,其中一些擴展到太空,其餘則橫掃月球表面並集中至另一側,接著電漿與月球弱磁場相互作用,暫時增強磁場後再衰減,整個過程僅持續約 40 分鐘。

就在這段短暫時間窗口,撞擊產生的衝擊波在月球內部傳遞、抵達月球另一側聚集導致岩石「顫動」,短暫干擾岩石內電子自旋,待電子重新穩定,會根據瞬間出現的強磁場重新定向,從而保留強磁場印記。

該模擬結果能為月球南極附近發現的異常強磁性岩石提供合理解釋,值得注意的是,雨海盆地位置幾乎就在此區對側,因此研究人員高度懷疑形成雨海盆地的撞擊事件很可能產生電漿,從而啟動一系列電漿增強磁場過程。

研究並不排除月球核心曾引發發電機效應,只是強調就算沒有長期全球磁場,也能解釋某些異常的岩石古磁訊號。

團隊論文今年 5 月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

(首圖來源:AI 生成)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日本1電器過不了海關!出境全遭丟棄原因曝

NOWNEWS今日新聞
02

健康堪憂…連體嬰弟弟忠義「嚴重腹脹照曝光」 PO文喊:不會放棄

中天電視台
03

台人遊峇里島遭困!暴雨成「明天過後」 婚禮恐泡湯

TVBS
04

太噁了!LINE新增「一功能」讓台人炸鍋 網喊:拜託不要開放

太報
05

未來一週持續紅通通! 北市明高溫飆38度 熱帶擾動曝光

自由電子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