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怨沸騰!貸款難如登天 金管會祭三招催公股銀放貸
民眾購屋貸不到款,引發民怨。卓揆日前發話,要銀行放款「水龍頭開大點」,金管會1日邀8大公股銀行開會討論,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提出三大方向,首先政府全力支持自住、首購族;其次各公股銀行須盤點房貸水位,要有統一計算方式,並在銀行公會網站充分揭露貸款資訊;最後彭金隆強調,不得強迫「搭售」房貸壽險,金管會對此已啟動金檢。
央行去年9月理監事會議後,祭出信用管制、管控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加上金管會要求銀行業遵守《銀行法》72-2條風險控管規定,民眾申請房貸往往要等上數月。
《銀行法》72-2條依放款總量管制概念設計,設定銀行貸予住宅建築等房貸及建築業者的資金上限,不得超過放款水位的30%,一般銀行多會控制在29%以下。經本報調查,一銀、華銀依《銀行法》計算水位約在28%、排撥等待期要1、2個月;合庫則有5、600億元房貸在申請中;土銀待撥的申請量也有千億元,兆豐銀仍繼續調降集中度。
民眾貸不到款,嚴重衝擊房市交易量,依六都地政局資料顯示,8月買賣移轉棟數約1萬6663棟,年減32%,最慘的是台北市,創下自2003年有紀錄以來同期新低。
面對民怨,金管會銀行局長童政彰說,昨日會議發現多數公股行庫的內控比法定30%更嚴,可能在28.5%就開始管控,令人無法接受。
童政彰強調,當放款額度不夠時,銀行應設法去拉高存款,而不是排擠民眾房貸,尤其是有實際購屋需求的青年,若符合授信原則就應該撥款。銀行可從郵局、政府基金吸收存款,以擴大分母。
金管會是否會調整《銀行法》72-2條水位上限?童政彰表示,國內存款為20年前的6倍,整體資金動能足夠,但會持續滾動式檢討。外界預期,在金管會之後,央行18日理監事會,可望微調信用管制。
不過,銀行主管表示,房貸變得難貸,追本溯源就是過去新青安衝太多。舉例來說,就算承諾央行今年房貸餘額零成長,推算應有100億元額度可承做不動產業務,但過去幾年放出的新青安,現還在寬限期,尚未償還本金,導致收回房貸額度實際僅70億元,新貸自然被壓縮。
銀行主管私下表示,什麼放款集中度、房貸零成長都是「假議題」,關鍵在於新青安推升房價,如今房價處在高峰是共識,衝房貸業務無疑向天借膽,大家都不想踩雷,倘若央行被迫把房貸禁令全解除,公股行庫會先哭,被迫去做更多新青安,屆時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