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專訪AI創投Tiffine Wang:找到台灣的「絕對護城河」,才能站上全球舞台

創業小聚

更新於 3小時前 • 發布於 8小時前 • 曾令懷

「台灣是個很好的創業基地,但不適合作為『市場』。台灣新創大部分的問題,就是本土市場營收占比太高了。」Onsen Global創辦人Tiffine Wang說。

Tiffine Wang擔任創投的經歷橫跨歐亞美,曾與矽谷加速器Alchemist、歐洲創新學院(European Innovation Academy)合作,也在新加坡電信Singtel旗下的創投部門Singtel Innov8負責投資,現在則是AI新創社群Inception Studio Capital顧問,並創辦了創投平台Onsen Global。

對於出海,她認為概念很直觀:你的海外營收占比是多少?而根據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吳依縈研究團隊的《2025台灣新創出海大調查》顯示,調查中的300家台灣新創中,51%的新創「海外營收為零」。

延伸閱讀:51%台灣新創海外營收為零!臺北大學歷時2年推《出海大調查》,還有什麼驚人數據?

每個人都知道要出海,第一步從何開始?Tiffine Wang的答案並不意外:人才。

早期新創怎麼找到國際人才?必須尋找對的Advisor,而且給予股權

為什麼Tiffine Wang這麼重視人才?這與他的職涯發展息息相關。

Tiffine Wang最初其實是生物化學背景出身,但很快意識到自己不喜歡整天待在實驗室裡,反而喜歡對談、探索不同的領域專業,隨後他轉而學習心理學和社會學,以及科技新創。

「我非常享受和聰明的技術創辦人共事,而且這種充滿多元人才的環境與學校不同,」Tiffine Wang說,「在學校,頂尖人才都在尋找標準答案,可是創業並沒有標準答案,這些身懷絕技的人才必須學習與不同國家文化的人群共識,並且接受多元思想的洗禮與衝擊。」

Tiffine Wang認為,這是矽谷擁有的資源與價值,也是為什麼美國本土市場夠大,矽谷新創依舊能夠在全球站穩腳步。「矽谷的創投精神就是尋找『異類』(Outlier)和能創造巨大影響力的新創,」Tiffine Wang說,「如果你想走向全球,團隊中必須要有了解如何在不同市場銷售的人。」

不過現實無法總是跟概念對得上。

對早期新創來說,打造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募得資金、找到產品市場契合度(Product-Market Fit,PMF),或者最直白地說: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吸引國際人才加入以及驗證海外市場等等任務,在團隊還沒有做出成績之前,可能只能一直躺在待辦清單的最底部。

Tiffine Wang建議,越早期的新創,則越應該先找到可以幫助自己出海的顧問,但是Tiffine Wang也提醒,台灣對於顧問的定義與矽谷稍有不同,「台灣更像是找諮詢師(consultants),但在矽谷,顧問更像是導師(mentors)。」

顧問(advisor)跟諮詢師(consultants)的差異,在於是否擁有股權、是否長期待在團隊。而矽谷新創對資深顧問團隊相當重視,甚至是吸引投資人的關鍵,「例如我近期投資一家神經科學領域的新創,他們的顧問都來自大型醫療體系和醫院集團,這對產品落地就有非常大的幫助,甚至能儘早試驗不同市場對產品的接受度。」Tiffine Wang說。

Tiffine Wang也補充,吸引國際優秀人才以及顧問的基礎工作,是給予員工股權,因為這會讓員工感覺自己真正擁有公司的一部分,有助於他們長期留任。

對於團隊中的不同關鍵角色,Tiffine Wang給出了具體的股權佔比建議:

角色 典型的股權範圍 股權分配的期間(按年份分批給予) 備註 共同創辦人 (由創始人分割) 4年,必須至少任職滿1年才可以獲得股權 預計種子輪/ A 輪融資後總稀釋度將達到 15–25% 關鍵聘用 1.0% – 5.0% 4年,必須至少任職滿1年才可以獲得股權 因階段和職能而異(例如,技術長、首席產品長、人工智慧主管);通常單獨協商 早期員工 0.5% – 1.5% 4年,必須至少任職滿1年才可以獲得股權 工程/產品職位的股權較高;銷售/營運職位的股權通常較低 後期員工 0.1% – 0.4% 4年,必須至少任職滿1年才可以獲得股權 股權授予金額隨時間推移而減少,且取決於職位/資歷 員工選擇權池(ESOP) 10% – 20%(總池) 每位員工客製 融資前預留資金;創辦人和投資者協商其規模 顧問 0.25% – 0.5% 1–2年 顧問可以有多種形式,導師、技術顧問、商業顧問等 獨立董事 0.25% – 1.0% 2–4年 根據策略價值和時間投入而變化

另一方面,儘管台灣還不如矽谷國際化,Tiffine Wang建議創業家們可以從其他管道「增廣見聞」,無論是海外參展,甚至只是一次短暫的海外旅行,都有可能帶來改變,最低成本的解決方式則是閱讀英文書籍或者常到LinkedIn等具有知識洞見的社群級流平台上吸收新知,「如果只讀中文譯書,理解能力和突破框架思考的能力就很有限,這樣一來讀過的書反而可能會害了你。」

Tiffine Wang認為參加國際展會也是一種刺激思想的方式。

要懂的利用槓桿,發揮自己的「Magic Power」

除了團隊組建上的文化差異,策略上的文化差異也值得注意。

從創投的角度來說,為什麼台灣誕生的新創難以獲得美國創投青睞?Tiffine Wang認為原因繁多,但最關鍵的原因在於能不能發揮絕對優勢,「如果美國也有跟你類似的產品,美國創投基本上不會考慮海外來的新創,除非你的產品好10倍以上。」

Tiffine Wang解釋,所謂的絕對優勢有諸多層面,大到市場選擇,小至創辦團隊的絕對護城河。

從微觀的創辦團隊來說,Tiffine Wang表示可以理解亞洲文化對「謙遜」的期待,不過商場如戰場,人人都必須找出自己的「壟斷性優勢」(Magic Power)。

Tiffine Wang以自己為例,雖然非科技出身,為什麼還能成為AI新創社群Inception Studio Capital的顧問,甚至投資AI新創?原因就在於自己擅長建立網路和生態系統,能提供團隊所需要的人脈與資源。

「這幾年成立的新創,很多是『AI原生創業家』,他們具備非常強的技術背景、是系統思考者,擅長以指數型成長的速度運作所有事情,」Tiffine Wang說,「那對於『非AI原生創業家』來說,就必須找到自己無可取代的絕對價值,才能吸引關鍵的人才、顧問與創投。」

至於宏觀的市場選擇,Tiffine Wang認為新創一定要認清賽道,並依此決定哪些市場可以最先放大自己的成長速度。舉例來說,如果新創的解決方案與AI相關,那最好來矽谷創辦美國公司;如果是永續發展,歐洲可能更受歡迎。

另一個思考路徑則是語言與商業文化的習慣,像美國新創可能優先考慮英語系國家而不是市場龐大、但是語言與商業文化習慣差異較大的日本。

Tiffine Wang也提醒,所有產品進到不同市場時,都需要適度的「在地化」,但是不能因此變成「客製化」,團隊必須知道自己產品的核心價值,就像台積電提供的核心價值是「高品質的先進製程」,所以無論客戶要求是什麼,台積電仍然可以將晶片嵌入到全球任何設備當中一樣。「如果無法實現規模化,就無法稱之為『國際業務』。」Tiffine Wang說。

除了半導體,台灣還創造哪些優勢產業?黃仁勳身上就藏有解答

台灣本土的優勢產業,當數半導體,Tiffine Wang認為這是可以發揮的優勢,卻也可能是限制台灣發展的枷鎖。

「我總會問自己:為什麼我要推薦我的創投朋友們來台灣?」Tiffine Wang坦言,「我目前也還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儘管台灣已經試圖要發展軟體產業,以當前的成績來說,硬體製造仍然是國際上對台灣的第一印象。Tiffine Wang表示,在AI時代的萌芽期,這並不是壞事,但是台灣能不能憑藉此優勢發展出新的產業動能,值得關注。或者說,台灣必須發展出半導體和硬體以外的產業。

Tiffine Wang舉例,NVIDIA的成功不只是因為他的GPU,還因為他們大量投資了軟體應用,才讓整個生態系更完整,也讓使用者更離不開NVIDIA。「黃仁勳就是很好的典範,台灣創業圈應該多多思考這個案例。」Tiffine Wang說。

Meet大南方 𝟴.𝟮𝟮-𝟴.𝟮𝟯 在高雄盛大展出!免費報名索票

延伸閱讀

日本合作夥伴要找幾歲的人?會英語就是最佳人選嗎?日本人才專家的5個建議
你準備好出海了嗎?掌握「需求外溢法」,讓產品自然走向國際
台灣新創出海怎麼做?8位國際創投解析日韓到東南亞的市場關鍵
台灣軟體可以出海?GoFreight、優必達、Cake揭秘3大征戰心法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科技相關文章

01

消息人士:中國要求騰訊字節跳動等企業說明為何買輝達H20晶片 

路透社
02

博通9成市占反守為攻,捍衛龍頭寶座!掌握AI交換器話語權,高調回擊輝達、AMD

今周刊
03

台積電:2年內逐步退出6吋晶圓產線

路透社
04

Perplexity叫價345億美元 想併購Chrome

路透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