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擬將「晶片法案補貼換股權」 《WSJ》曝台積電1方法反制
川普政府近期疑似將針對拜登時期提出的《晶片法案》(CHIPS Act)進行重大調整,也就是研議「補貼換股權」的政策,屆時美國聯邦政府不再單純提供資金,而是要求獲補貼的企業必須交出部分股權,讓美國政府直接成為股東。但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台積電(TSMC)不排除退還《晶片法案》的補貼,以防止川普政府獲得公司的股權。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19日接受《CNBC》專訪時曾明言,川普準備把拜登政府規劃的現金補助改成股權投資,並強調「以納稅人的立場來看,這是更加明智的方式」。這一構想讓市場立即將矛頭指向台積電、三星電子(Samsung)與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等獲得《晶片法案》補助的大廠。
然而,美國官員隨後澄清,目前川普政府並沒有計畫入股台積電或美光。知情人士透露,川普的想法更像是「政策選項」,既是向國內選民交代,也可能成為共和黨爭取明年期中選舉支持的政治籌碼。但業內人士又指出,相關規劃並非空談,川普團隊確實已擬定初步方案,並持續諮詢可行性。
台積電方面,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高層近期內部討論過1項「備案」,若川普政府真的要求取得公司股權,不排除退還亞利桑那州工廠所獲得的66億美元補貼款項。該廠已於2024年底啟動先進製程晶片的量產,但消息人士強調,台積電歷來並未高度依賴美國資金支持,當初是在拜登政府壓力下才同意赴美設廠。對於相關報導,台積電不予置評。
韓國則面臨更直接的壓力。美國預計在25日舉行川普與韓國總統李在明的首次領袖會談,韓方已在7月底達成協議,承諾透過3500億美元基金加強對美投資,如今更追加1500億美元,包括三星電子在美國的半導體投資。然而,美國要求韓企以股權交換補貼,使三星與SK海力士陷入困境。若三星按照補貼金額發行股票給美方,川普政府可能獲得1.56%的股份,逼近三星會長李在鎔1.65%的持股,引發普通股東對股權稀釋與權益受損的憂慮。
韓國產業研究院專家金良鵬(音譯)直言,特定國家要求持有外國企業股份,本身極不合理,韓國企業無法直接接受。他懷疑川普此舉是刻意提出無法接受的條件,藉此迴避補貼承諾,甚至將其作為談判籌碼,逼迫韓方在其他領域讓步。韓國政府則擔心,川普可能進一步以關稅與駐韓美軍為籌碼,要求韓國擴大投資並接受更多戰略合作。
台灣方面,行政院人士表示,政府始終以守護國家利益與產業利益為最大考量,將持續密切關注相關發展。經濟部退休官員指出,今年4月通過的《產創條例》第22條子法明訂,若外資入股涉及國安或對國家經濟發展有不利影響,政府有權不予核准。換言之,若川普政府強硬要求台積電交出股份,台灣仍握有否決權。
供應鏈分析人士進一步指出,若美國是從集中市場購股,無須經過投審會,但若要求增資或特別股,將導致現有股東股權被稀釋。雖然外界認為川普未必真心想掌控台積電董事會,但若華府真的要施壓,只要祭出反壟斷調查,即可能迫使台積電拆分美國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