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花蓮堰塞湖溢流釀災 卓榮泰、傅崐萁火速應變聯手坐鎮

上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上報快訊/王晨芝
樺加沙颱風來襲,造成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情形,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23日)邀請國民黨立委傅崐萁前往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共同研商後續應變措施。(擷取傅崐萁臉書)

強颱樺加沙雖已遠離,風雨威力仍未退場!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大量湖水湧向下游多處受災,情勢不容輕忽。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23日)原定前往立法院拜會朝野黨團,臨時改變行程直奔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和他一起現身的則是國民黨團總召、花蓮縣立委傅崑萁。卓榮泰表示,特別請傅崐萁是因為關心花蓮地區,也想讓立法院了解行政團隊對颱風來臨的處置以及事前準備;傅崐萁則說,謝謝行政團隊正視馬太鞍溪的問題,也希望行政團隊集思廣益討論完整徹底的解決方式。

原訂今上午前往立法院拜會民進黨團與國民黨團的卓榮泰,因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不斷上升、恐將溢流,臨時更改行程。考量災情可能波及萬榮鄉、光復鄉及鳳林鎮等下游地區,行政院緊急通知兩黨團取消會面,卓榮泰則轉往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實地掌握馬太鞍溪溢流發展與影響。

卓榮泰說,由於颱風帶來豪大雨,馬太鞍溪今天中午以前可能就會面臨溢流,在觀測到這個變化後,目前包括垂直避難、依親或到安置中心,已疏散8500人。目前已透過告警細胞訊息通知所有疏散撤離地區的國人們,並已發布最高層級的紅色警戒,颱風雖漸漸遠離,但海上警報及豪大雨警報一直存在,他要求各部會與中央應變中心、花蓮與台東縣政府都能持續監控各項變化,隨時因應處置。

他強調,今天特別請傅崐萁來,因為這是關心花蓮地區,也想讓立法院了解行政團隊過去是怎麼觀測馬太鞍溪的情形,因應颱風來臨時做了什麼處置,以及堰塞湖形成後是如何持續加強監測、做了多少事前準備,特別來應變中心為各位同仁加油打氣。

傅崐萁表示,今早8時許接獲行政院訊息,告知因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面臨可能溢流,卓榮泰取消拜會黨團,也邀他到災害應變中心一起關心。感謝行政團隊面對、正視馬太鞍溪的問題,並邀請陽明交大、台大團隊一起監測,做出預防性提醒,讓人民可以做好準備。

他接著說,花東地區是台灣的迎風面,即使颱風沒有登陸,大雨包往往都還是丟在東岸。這次光是下游三鄉鎮就有8500多人要撤離,未來將持續碰到類似問題,只要稍微大一點的風雨就須撤離民眾,萬一真的溢流,還要疏散街上的民眾,問題相當嚴重。

傅崐萁指出,馬太鞍溪堰塞湖蓄水量相當於一個水庫,不僅是颱風或氣流帶來強降雨,花蓮也時常有地震,如果因此崩潰,將是國家級的巨大災難,希望行政團隊先做預防性準備,甚至逐步將水位降下來、把水引導出來,對堰塞湖問題要有完整徹底的解決方式。

對此,卓榮泰回應,堰塞湖的地點讓人車都無法到達,希望各部會想方設法在可控範圍做有效處理;內政部長劉世芳進一步說明,在知道堰塞湖形成、對花蓮造成威脅時,上個月已向傅崐萁報告,將邀請台大榮譽教授李鴻源率領的水利專家團隊一起討論,9月21日也跟農業部一起與花蓮縣府進行視訊會議,確定撤離工作範圍,目前撤離與安置工作相當完備;9月29日將邀請各方專家開會,先把可能溢流的應變狀況處理好後,未來要如何防範,不要造成下游三鄉鎮的恐慌,會持續吸取世界各國解決堰塞湖的經驗,提出中長程計畫,如有必要,會到立法院報告,也會跟花蓮縣府保持順暢溝通。

傅崐萁的妻子花蓮縣長徐榛蔚近日率團受邀赴韓國參加博覽會並推動姐妹市交流,原規劃繼續赴日參加國際旅展,積極行銷花蓮觀光。但因為樺加沙颱風來襲,徐榛蔚決定取消剩餘行程,並於昨天(22日)返抵國門。

------------【相關新聞影音】--------------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花蓮光復6歲女童困兩天奇蹟生還!同住乾姑姑遺體已尋獲

新頭殼
02

快訊/馬太鞍溪北岸「土石大量淤積」傳堤頂溢流 林保署回應了

TVBS
03

剛要去打撞球!苗栗2男大生與國光客運相撞雙亡 業者:尊重警方鑒定結果

CTWANT
04

全光復垃圾沖家門口!鄉民曝慘況:開始發臭

NOWNEWS今日新聞
05

馳援花蓮光復重災區 「走100公尺要掙扎20分鐘」搜救人員嘆:像回到莫拉克

太報
06

鋰電池工廠惡火延燒!36歲男創業僅一年 全家葬身火海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