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代共鳴! 富瑜樂團《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交響詩衛武營首演 觀眾動容落淚
Newtalk新聞
高雄衛武營 10 日再掀表藝高峰,音樂廳內舉行《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交響詩首演。這場融合黃梅調、交響樂與 AI 彩墨動畫的跨界製作,不僅讓千年愛情傳說重獲新生,也開創傳統藝術在當代音樂舞台的全新表達方式,落幕時,高雄觀眾是最棒的參與演出者,熱情掌聲長達十多分鐘,讓指揮不停進出謝幕。
全曲分為四個樂章,從初遇的純真,到生死化蝶的悲壯,音樂和動畫交織出詩意畫面。作曲家李翰威表示,他在創作中特別保留黃梅調的質樸,同時透過交響樂擴展表現力,讓情感更有張力。富瑜樂團領軍人物,指揮張致遠指出,〈樓台相會〉是全曲中最具挑戰的部分,必須精準控制音樂起伏,才能與畫面節奏呼應,把愛與抗爭的張力推到極致。負責 AI 動畫執行的行為藝術家劉寅生則分享,動畫的完成是無數次的一鍵生成,用耐心剪輯的成果。
安可曲〈訪英台〉設計出全場哼唱的互動橋段,讓觀眾與樂團同聲共鳴。發想者展演統籌林怡君解釋,我們希望打破表演者與觀眾的界線,當全場一起哼唱時,每個人就成為音樂會情感共同體的一部分。
觀眾回饋也極為熱烈,年逾八十的黃姓奶奶動容地說,我年輕時看了幾遍《梁祝》電影,如今能在交響樂和動畫中再看《梁祝》,感覺老故事真的活過來了。這場音樂會,不少觀眾也在最終化蝶樂章落淚,直呼這是一次「超越技術的藝術突破」。
籌劃並辦理這場音樂會的富瑜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秀霞強調,這場演出是推動文化創新的嘗試,未來創作團隊計劃,將類似形式應用於更多傳統與多元題材,並推動相關音樂教育計畫。
《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交響詩在高雄首演大獲的成功,證明傳統與創新並非對立,而是能彼此成就。當觀眾哼唱著旋律走出音樂廳時,這段千年愛情傳說已以全新姿態融入當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