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你的好奇之旅 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大型個展 北美館登場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冰島-丹麥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在臺灣的首度大型個展「你的好奇旅程(Your curious journey)」,將自6月21日至9月21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本展精選17件代表性作品,橫跨裝置、繪畫、雕塑與攝影等多樣媒材,聚焦於身體感知、參與協作、生態與非人類視角等重要主題,深刻展現其持續拓展藝術實踐邊界的探索精神。
本展集結埃利亞松歷年來的經典與新作,強調觀眾的主體性,形塑一場以「你」為出發點的感知旅程;「旅程」的概念不僅意味著觀者與作品的移動,更象徵思想流動與探索過程的展開。埃利亞松運用自然現象、光線、色彩與運動,提高我們對周遭環境的敏銳度與知覺,構築出橫跨自然現象與感知經驗的場域。
埃利亞松表示:「本次巡迴展反映出我過去30年來持續關注的思想與議題。它們各自經歷了一段旅程,每件作品都帶著其創作過程的痕跡,以及促成當下形式的種種挑戰。當你與作品相遇時,也同時帶入了自己的聯想,擴展了作品對你,甚至對他人的意義。作品唯有在你,也就是觀者的參與之下,才得以完成。」
北美館副館長蔣雨芳表示:「展覽不僅是亞太地區美術館館際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也作為一座橋梁連接臺灣與世界,連接人類與當代的視野。期盼這段旅程能帶給我們對環境、社會與自我的啟發與探問。」
「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是一場跨越國界與感官的藝術探索,由5座城市美術館共製,並與奧拉弗.埃利亞松工作室合作策劃。首站於2024年於新加坡美術館展開,隨後至紐西蘭奧克蘭美術館,北美館於2025年迎來巡迴展規模最大的第3站。
奧拉弗・埃利亞松的創作致力於將光影、空氣、水等難以捉摸的自然元素,轉化為可被感知的藝術體驗。步入北美館大廳,一台懸吊於空中的《循環扇》(1997)引導觀者重新感受空氣流動與空間中微不可見的能量波動,作為展覽的開場。2001作品《雙螺旋》置展場入口,以旋轉鋼管構成如DNA般的螺旋形體,營造出一升一降的雙眼視差錯覺,無限循環的軌跡;挑戰知覺的《被活動定義的物體(當時)》(2009),透過頻閃燈規律性的閃爍,使噴泉水流看似凝固在空中,挑戰我們對「動」「靜」的視覺認知,提供窺見「當下」的獨特體驗。
展覽也聚焦於觀眾互動的感知層次,利用簡單的科學原理創造多元身體經驗,1993年作品《美》在幽暗空間內呈現彩色水霧光幕,隨著觀眾視角的變化,不同波長的色彩會依角度而顯現;1997年《單色房間》場域不同於廊道的展示,作品透過單頻率的黃光籠罩場域,抽離其他色彩訊息形成灰階對比,使眼睛感知的色覺範圍受限制,空間中只剩下明暗對比,從而重新思考視覺經驗的本質和可塑性。《多重影子屋》(2010)藉由多色光源與投影的交錯運作,創造出錯位而繽紛的多重剪影。當觀眾走入作品中,隨著身體移動產生光影變化,使參與者成為作品的一部分,激發感知與互動的樂趣。
氣候與自然變遷的議題亦貫穿展覽核心,喚起觀眾對環境共生的思索。《苔蘚牆》(1994)將北歐的馴鹿地衣大規模展現在美術館室內空間中,讓觀眾以嗅覺感受大自然所賦予的生命力,隨著環境溫濕度改變其深淺變化;2023年作品《風的書寫》和《太陽繪圖》,將風力與陽光轉化為繪圖工具,記錄不可見的氣候訊號與見證時間的流逝。2024年新作《冰河的最後七天》則透過青銅雕塑呈現冰川融化的不同階段,透明玻璃球則象徵融化後的水量,提醒氣候變遷與全球升溫加速冰川消退的危機。
巡迴展特別規劃一件以「旅程」為主題的《地震儀對距離的證言》(2024-2025),透過運輸箱中的繪圖裝置,以線條記錄海運途中細微顛簸與震動,將每段路程轉化為獨一無二的視覺痕跡,喚起觀眾對於展覽背後所牽動的全球運輸網絡與連結,邀請人們從感知出發,重新思考人類、藝術與環境之間的共生關係。
唯一在新加坡及臺北展出的《立方結構的演化計畫》,以協作的參與形式,邀請觀眾透過白色樂高積木構築對未來城市的想像。作品可以自由堆疊、改建甚至拆解先前的結構,鼓勵觀眾在共構過程中感受參與連結的力量,並思考「未來」如何被形塑與改寫。
奧拉弗・埃利亞松生於1967年,在冰島與丹麥成長,並於1989年至1995年間就讀於丹麥皇家美術學院。自小受到自然環境的啟發,1980年代中期對霹靂舞的興趣也形塑了他對空間與感知的思考。1995年畢業後,他搬到柏林並創立了「奧拉弗・埃利亞松工作室」,集結來自各領域的專業人才。1997年起,埃利亞松的個展陸續於世界各大美術館和公共場域展出,創作形式涵蓋裝置、繪畫、雕塑與攝影。
他的作品往往透過觀眾的參與,在日常未曾留意的現象中觸發身體共鳴的感受,在觀看與感知之間,喚醒我們對世界恆久不息的覺察力與好奇心,開啟對自我認知的全新視野。
相關活動詳見北美館官網(www.tfam.museum)或Facebook /Instagra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