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你不知道的坎城影展「採訪潛規則」!

換日線

更新於 07月16日06:43 • 發布於 06月23日10:33 • 王善/阿善 Café 的世界分館
你不知道的坎城影展「採訪潛規則」!

在國際影展進行採訪,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2025 年 5 月 13 日到 5 月 24 日,我代表《換日線》到訪第 78 屆坎城影展。在影展期間全程參與,也書寫了幾篇現場觀察及影人專訪。

坎城影展作為全球影壇最高殿堂之一,除了少數三日證、影迷證、學生證外(關於青年參與相關經驗,大家可參考這篇文章:從三日證、學生證到產業證,直擊各國青年如何「申請」一場坎城夢),嚴格僅限媒體及產業人士參加。我在現場可謂困難重重,沿路克服數不清的阻礙。

本文將從證件申請、出發前的準備,再到影展現場的「戰場實錄」,為讀者揭開箇中祕辛,也讓有「坎城夢」的朋友能夠有所準備。

記者露臺區,除了提供飲品,也有轉播電視可以看到影展的活動,圖為開幕典禮。圖/王善 提供

行前準備:證件申請

其實,在本次前往坎城影展之前,我只有兩度申請荷蘭鹿特丹影展媒體證的經歷,不過都是線上參與。因此,在兩相對照之下,我可以感受到坎城影展的媒體制度有多麼嚴謹:除了審查資料非常仔細,中間還曾要求我補件確認,甚至有完整的「分級」制度,將每位記者分到不同的「等級」(文章後段將會詳細解釋)。

要前往坎城的第一步,就是要確認所代表的媒體,並取得總編輯的確認信、附上報導計畫與媒體資訊,提交給影展團隊。需特別注意的是,首次參與坎城的申請人,需要提供 3 篇在該媒體上、由本人署名的近期文章;因此,坎城影展的媒體證並不適合「心血來潮」的人申請,最好要長期且穩定在特定媒體耕耘影劇內容,提交時才不會遭到質疑。

提交後的一個月左右,若收到影展團隊回覆,就確定擁有媒體證資格了!

不過,你以為下一步,就是直接到坎城參加影展嗎?不,在坎城影展正式開幕之前,就有好多事情必須著手準備。

證件通過後:搶票與採訪聯絡

首先,影展的前四天,就必須開始搶票。搶票時間是早上 7 點,所以我的作息被強硬地調了過來。

其次,影展開始前,每部電影的媒體聯絡資訊、公關公司資料,就會開始提供給持有媒體證的人,因此若有進行專訪的意願,此時就能提前與公關聯絡,確認訪問的可能性及時間安排。

值得留意的是,在坎城影展現場,若要進行影人專訪,除了自行邀約外,針對已經預售代理權的電影,也可以由各國的發行商進行「提名」;若是好萊塢明星大片,更是僅有提名一途才能採訪,不開放個別邀約。

上述相關資訊,都在出發坎城前必須提前掌握。

現場參與:務必大膽爭取機會

影展期間則像是「打仗」一樣,而這跟所持有的媒體證「等級」很有關係。坎城影展將媒體證件由高至低,分為白、粉紅+黃、粉紅、藍、黃這 5 個等級,據傳(因為標準從未公布)會根據媒體規模大小、預期的報導篇幅、過去到訪坎城的資歷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

記者會開始前,會依照媒體證的等級依序入場。圖/王善 提供

本次首度造訪坎城,報導計畫又非「每日新聞」的我,被分配到了最低等級的黃卡,這意味著票比較難搶、記者會比較難排到,因此在安排時間時,需要更謹慎拿捏。舉例來說:若評估該場記者會人數將「爆滿」,就不要浪費時間排隊;若是被保留的票券較少,就要更努力「刷票」、「搶票」。這讓我的影展期間,可以說過得戰戰兢兢。

不只如此,前文提及的訪問邀約,由於《換日線》並非專門經營電影內容的媒體,也不是國際聞名的大型報紙,因此任何機會都需要努力爭取、說服國際公關公司。在影展期間,我曾經感受到被公關公司「唬弄」,但仍鍥而不捨、使出各種談判技巧 ──還曾在訪問的前一天晚上 11 點,才終於與對方敲定時間。

而到了訪問現場,若非一對一專訪,而是多家媒體的「圓桌訪問」,則更需要專注精神、把握機會,否則提問權可能被他人奪去。我在影展期間的某場圓桌訪問,就遇到一位資深記者,她一再「搶話」、打斷別人提問 ──這時,我深深體會到,自己也該精進「插嘴能力」,這種時候無須把持「溫良恭儉讓」的美德。

話雖如此,在影展期間倒也不是孤立無援。坎城影展提供許多資源給媒體:有媒體中心、記者室的工作空間,以及無線網路、列印服務,還有記者露臺區,供應簡單的飲料、咖啡。

媒體中心的吧檯,每天都會大家準備咖啡及氣泡水。圖/王善 提供

而所有的服務,其實都有「通融空間」,一切都可以商量(非常法式的文化)。舉例來說,我希望到記者露臺去進行訪問,但是該區只開放給持媒體證的記者,我的受訪者可能無法進入,於是我和負責的主管溝通說明,最後成功在該區與受訪者對談。

獨立在外採訪,必須要有「敢溝通」的能力,只要在合理範圍內,都可以嘗試爭取。

媒體中心有安靜的空間,供媒體朋友完成工作。圖/王善 提供

驚喜瞬間:與影人們近身交流

在坎城影展期間,「離影人好近」是我最有感的心得,或許也是大家對坎城影展有著憧憬的原因。所謂的「近」,不只是像金馬影展一樣,會有劇組出席放映;在坎城影展,劇組與你一起觀影,放映結束後,也跟你一起往影廳出口離去(巨星的特殊情況除外,如史嘉蕾喬韓森在放映結束時就從神秘通道離開了)。

我在電影《Pillion》(題外話:本片將會在台灣上映)放映結束後,於影廳門口遇見男主角哈利米爾林(Harry Melling) ──他是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飾演哈利表哥「達力」的演員,近年戲路早已脫胎換骨,脫離童年的「惡霸形象」角色。我把握機會跟哈利米爾林分享,我從《哈利波特》時期就記得他的演出,最後也成功跟他合照一張。

不只如此,我在影展的放映現場,觀看法國年輕演員保羅基歇爾(Paul Kircher)的新片,因受感動而淚流不止。放映結束後,我在廳外跟他聊天、交流,告訴他在片中的表演有多麼動人,也提及兩年前他來訪台灣時,我曾經專訪過他,他馬上想了起來,大喊「太酷了!」並興奮地跟我握手。

保羅基歇爾主演新片的首映現場,我的座位就在劇組的前一排。圖/王善 提供

身上掛著媒體證,還有能進入記者會發問的特權。在某場記者會上,我向我的偶像之一 ──電影配樂大師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提出我對配樂的問題。或許因為他曾經以《色,戒》獲頒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與台灣淵源頗深,他在回答後還特別加上一句:「對了,我很愛台灣!」引得現場歡笑滿滿,也讓人感受到他的直率、可愛。

我在記者會現場,向亞歷山大戴斯培(右二)提問,得到友善的回覆。圖/王善 提供

令人難忘的南法人情味

除了與影人交流,身旁的人們也都格外溫暖。

前往坎城的火車上,我認識了一位法國朋友,聊起來一拍即合,他豐富的電影史知識更讓我讚嘆不已。不只如此,我們在聊天時,他還很努力地想「刷票」去看楊德昌導演《一一》修復版的坎城放映,令我倍感親切(笑)。兩週的時間,我們一起看電影,也聊了好多天 ──人與人的真誠連結,在蔚藍海岸的陽光下,格外溫暖。

坎城影展的工作人員也都極為友善。像是管理記者區的大叔,在某次與我談話過後,每天都會熱情地跟我打招呼,還會提醒我注意天氣變化;在媒體中心負責咖啡的姐姐,每天笑容可掬地為大家準備趕場必備的咖啡因,到了影展最後也開心地告訴我,可以在筆記本上留話給她 ──不過我留了一些「畫」,是畫得四不像的咖啡杯,她還安慰我,說我畫得不差。

在坎城影展做報導,是一場需要聚精會神的硬仗。不過,這裡卻也有種魔力:那是早上 6 點半起床、看了 4 場電影後,依舊心滿意足的能量;那是跟著導演、演員觀看首映,熱烈鼓掌過後,會想好好感謝他們的衝動;那是一群友善的人們,在熱情的南法,因為電影而產生交集的感動。

能在坎城報導,應該是影展人的夢想之一吧!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你不知道的坎城影展「採訪潛規則」:記者被分 5 等級,靠「插嘴」才能生存?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藝術不歸藝術──加薩、烏克蘭、川普,本屆坎城影展為何充滿「政治煙硝」?
●坎城影展入門攻略:三日證、影迷證,該選哪個?除了看電影,這些體驗也很重要!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金馬62:限動影音

獨家私訊、影迷私房貨都在這
影音

張震紐約車被偷 演技太好被路人當真

LINE TODAY 獨家私訊
影音

金馬62來了!眾星集結典禮預告篇

金馬62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6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