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生物多樣性如何量化?要多多元、平等和包容才合理?誰說了算?

信傳媒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4小時前 • 綠學院
生態系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氣候、土壤、水文)組合而成(圖片來源/授權轉載自綠學院,下同)

上一篇《AI有比生物多樣性厲害嗎?》上架之後,我陸續收到朋友們的訊息,像這種絕對政治正確的議題,肯定是100%一片叫好。沒有人會反對生物多樣性,不過當虎頭蜂在你家築巢時,你肯定拿起電話就打119。

綠色工作者很習慣把事情做過頭,例如其中很多人會把生物多樣性當成神學,延伸到對人的多樣性(也就是DEI)的尊重與包容,還得計算分數,這非常危險。我希望接下來開始討論生物多樣性的量化指標時,除了腦中浮現出你從來沒去過的熱帶雨林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之外,你能理解目前人類只是試圖用科學處理生物多樣性的議題,指數只是表達方式之一,跟之後要談的生物多樣性的定價方式也沒有綁定關係。科學是有限的,因此不需批評生物多樣性偽善,也不需要覺得談生物多樣性就道德高尚。

生態系多樣性的量化方式

暖身回顧,生物多樣性有三種,分別是生態系多樣性:森林、河流、珊瑚礁都要有;物種多樣性:從老虎到蜻蜓都不能少;基因多樣性:就像我們人類有高矮胖瘦,物種內部也要多樣,這樣才有抵抗力。接著我們用指標來量化,看看如何量得清楚。

方式一:生態系類型數(Number of Ecosystem Types)

「在一塊土地上,有多少種生態系?」類型數越多,代表生態功能與保育價值越高。

生態系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氣候、土壤、水文)組合而成,類型越多,代表地形、氣候與功能越多元,能撐起更多物種與服務。舉例:森林、濕地、草原、珊瑚礁等都算不同類型。以濕地來說,還能再細分成沼澤、泥炭地、紅樹林等,提供蓄水、防洪、淨水與重要棲地等服務。

方式二:景觀異質性指數(Landscape Heterogeneity Index)

同樣的面積,排列組合不一樣,生態影響也會差很多。景觀異質性用來量土地利用/覆蓋的多樣性與複雜度:例如土地覆蓋的Shannon/Simpson多樣性、拼接/聚集度(Contagion/Clumpiness)、邊界密度、塊斑密度與面積分布、連通度等。它能回答森林、農地、濕地、都市區等怎麼分布、佔比多少、彼此連不連得起來。那我們怎麼算呢?常用遙測影像+GIS分析(如FRAGSTATS、R的套件),把整體格局數字化。

物種多樣性的量化方式

物種多樣性量化則有四種方式:

方式一:物種豐度(Species Richness)

只看「有幾種」,不看「各有多少」。例如:森林調查記錄到25種鳥+10種哺乳+5種爬蟲=物種豐度40。都市公園物種豐度若只有8,就明顯低於森林的40。這種方式快速、好比較,但不告訴你分布平不平均。

方式二:香農指數(Shannon Index)

進一步考慮平均的問題,把物種數與比例一起考量,越平均、越多樣,指數越高。例如:森林A有5種鳥,各約20%;森林B也有5種,但1種佔80%,這時森林B的指數較高。這種方式拿來比不同地區和社群的綜合多樣性很實用。

方式三:辛普森指數(Simpson Index)

任選兩個個體,抽到同一物種的機率,抽到的機率越低,代表多樣性越高。例如:森林A有10種鳥、各10隻;森林B也有10種鳥,其中1種佔90%,這時森林A的指數較高。這種方式對「優勢物種」特別敏感,常與香農指數搭配看全貌。

方式四:均勻度(Evenness)

觀察物種的分配平不平均,0~1之間,越接近1越平均。例如:森林A有10種樹,各10%,均勻度接近1;森林B也有10種樹,其中1種佔80%,其餘9種共20%,均勻度約0.3。補強「只看有幾種」的不足;高豐度但低均勻不等於高多樣。

基因多樣性的量化方式

基因多樣性量化則有三種方式:

方式一:等位基因豐富度(Allelic Richness)

同一基因位點有多少種等位基因,意思是同一個「位置」可能有不同「版本」,像花色基因有紅花、白花、黃花等。例如:某群體的花色基因有4種等位基因,代表該位點的等位基因豐富度為4。兩族群若平均豐富度分別為4和3,則前者的遺傳多樣性較高。等位基因多代表演化與適應的彈性大。小族群或瀕危物種常出現下降,意味基因多樣性流失。

方式二:異質性指數(Heterozygosity)

群體中「帶兩個不同等位基因」(雜合子)的比例,可分為觀察(Ho)與期望(He)。例如:100隻個體中有40隻是Aa代表Ho=0.40;若理論預期50%雜合代表He=0.50。異質性高代表基因多樣、抗壓與適應力強;異質性低可能暗示近親繁殖或瓶頸效應,是族群健康的警訊。

方式三:分子標記分析(Molecular Marker Analysis)

常見Microsatellite(SSR)工具為基因組短重複序列,常用於族群結構、親緣鑑定;SNP(單核苷酸多型性)工具則用於單一鹼基的差異,例如分辨基因層級變異,支援大尺度族群與性狀研究。例如:研究瀕危石虎時,用SSR比對不同地區族群,判斷是否仍有基因交流。區分稻米品系時,用SNP挑出抗病或耐旱的育種素材。把「看得見的型態差異」升級為「看得見的基因證據」,是保育與育種的基本功。

綜合生物多樣性指標的量化方式

為了快速看到全球或區域的趨勢,科學界也有「一眼看懂」的綜合指標:

方式一:全球生物多樣性指數(Living Planet Index, LPI)

由WWF和ZSL合作,長期追蹤全球涵蓋5,495種、近3.5萬個脊椎動物族群的數量變化,成為一個指數。發現1970到2020年間,全球脊椎動物族群數量平均下降約73%,凸顯棲地破壞、過度捕撈、氣候變遷等壓力。該指數像是地球的健康儀表板,作為政策溝通、檢視SDGs進度之用。

方式二:生物完整性指數(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IBI)

把魚類組成、底棲無脊椎、多樣性、植被、水質參數等整合成一個分數,評估淡水生態系健康。例如:美國伊利諾州的河川治理就用IBI追蹤成效。臺灣也以本土魚種與底棲生物建置IBI,診斷河川是否退化。比單看水質指標更全面,能支援流域治理、污染管理與復育績效評估。

方式三:生物信用額度(Biodiversity Credits)

類似碳權的市場機制,把保育變成可投資、可擴散的行動。同時也要看緊額度真實性、避免漂綠、利益如何公平分配,以及長期維護及監測能否跟上,請見之前文章《碳權醜聞頻傳,還要推生物信用額度?》說明。

還有許多新型量化方法,例如環境DNA(eDNA),從水、土壤中擷取DNA殘留,快速辨識出曾經出現的物種;聲景監測(Soundscape Analysis)可以分析生態音頻資料例如鳥鳴或昆蟲聲,判斷物種活動狀況;AI與遙測影像來辨識土地覆蓋類型、分析棲地分布與變遷趨勢,未來應該會百家爭鳴!

本文轉載自《綠學院》。原文請<點此>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華航訊號異常轉降「捨近求遠」高雄 民航局開罰60萬元

鏡週刊
02

暴增167倍!彰化無人工廠「電費1.6萬」 台電:抄表無誤

CTWANT
03

未付57元資遣費遭罰30萬 雲林廠商親上火線回應了

EBC 東森新聞
04

日本iPhone17便宜台灣快5千,退稅還省更多!買回台灣可以用?達人列10點苦勸:別因小失大

今周刊
05

民間獵人加入後成效大增!屏東「獵龍行動」8個月逮7.4萬綠鬣蜥 發出禮卷581萬元

CTWANT
06

俄羅斯外海發生規模7.7強震 氣象署發布海嘯警訊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