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災後70名長者靠饅頭果腹 大同村鄰長外出求救找便當
馬太鞍堰塞湖23日上游溢流,洪災重創整個光復鄉,截至27日晚間6時已釀17死。水流退後災民們忙著修復家園,許多志工也加入幫忙,但重災區之一的大同村2鄰卻陷入物資短缺、長者斷炊的困境,鄰長看不下去主動外出替居民們找食物。
一名女網友在「Threads」發文表示,她在花蓮參與義煮活動期間,遇到來自光復鄉大同村2鄰的鄰長前來求助。鄰長表示,村內有大量高齡長者因沒有交通工具,無法自行外出領取便當,導致約60至70人三日來只能靠饅頭與包子果腹。
62歲的鄰長表示需要70份餐點,因為村民沒有交通工具,已連續3天只能吃饅頭與包子度日;而12鄰、14鄰的住戶,也都是靠他四處張羅食物才能溫飽。他還提到,災情發生後,村裡第一次吃到白米飯,是太巴塱部落青年隊送來的泡麵與魚罐頭,對此非常感激。
鄰長無奈透露,其實他也可以不管,但想到鄰內還有許多70、80歲的長者,不忍看著他們餓著肚子,只好出來幫忙找食物。他最後也感慨指出,災後許多應有的機制無法發揮作用,讓他深感心痛。
對此,網友們紛紛在貼文下留言表示,「大同村2鄰、12鄰、14鄰需要便當!!老人家連續三天都只有吃包子跟饅頭了」、「鄰長是受災戶、村長也是受災戶、鄉長也是受災戶,那請問當地議員、立委都去哪裡了?」、「大華村也是,有人在現場有回報他們都沒有食物吃,說都被領完了,目前很缺食物」、「應該要有一個了解在地災區路線、地理位置,專門帶路,這樣志工才知每天要怎麼運送便當」、「物資爆滿,怎麼還沒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