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莉:把出包變笑點,把焦慮演成共鳴
《尷尬專訪中》本集邀請到以真性情、自嘲幽默著稱的自媒體創作者多莉。她笑說人生「各種出包」,卻也正是這些「意想不到」替她累積了粉絲的喜愛。節目一開場,她先自我介紹:「現在是全職網紅,剪片是興趣,旅遊也是。」談吐坦率、節奏明快,像她的影片一樣,直接把日常攤在檯面上。
被問到最近最大的一次出包,她毫不保留分享「少寫一個零」的驚魂故事:替表姐到二手拍擺攤時,把Chanel 包誤標成9,000元。當下朋友驚呼、大家錯愕,她還覺得「破盤大特價」。直到回家被更懂精品的男友提醒,翻報價才發現應是9萬。最後幸好賣給朋友,才得以善後補差價。「如果賣給粉絲就完蛋了。」她苦笑自嘲,「真的是出了一個『包』。」
多莉高中念圖文傳播,家人也曾期待她學畫畫。但她回憶自己「有創意、但沒有美感」,連小時候塗鴉配色常「混到像一坨屎」,老師一句點醒讓她「鬆一口氣」,知道不必再硬撐設計之路。後來她選讀哲學系,理由很單純:課業相對不重,能有時間摸索興趣—玩音樂、拍影片。「完全不後悔,雖然沒有畢業。」她打趣說,只希望爸爸不要看到這集。多莉曾在麻將館做社群,拍麻將影片也獲好評,但她無法理解為何「大家都知道不忙,還是要坐到下班」。與主管因此起衝突、心力交瘁,她便辭職,原打算修半年再找工作,沒想到創作一路上手,「回不去,是粉絲把我推上全職這條路。」
她早期主題圍繞減肥與翻唱,並因「暈船系列」走紅。後來越做越發現,「我真的藏不住好笑」,內容逐漸轉為全喜劇。她說,很多素材就是從生活來的:心情差時自嘲一番,反而讓自己好過,也讓觀眾笑出來。談到與粉絲的距離,多莉說,起初互動不多;幾年後,愈聊愈熟,很多人都成了朋友。「他們講話很像我,就像在和很多個我聊天,超好玩。」也因此,她更願意把情緒與掙扎放進內容,換來更高的共鳴。面對合作,她最在意的是「品牌是否理解她的風格」。若對方沒做功課、腦中已有版本,只要她照稿正經介紹,「那不會更賣,也不是我。」這時經紀人會出面協調,來回交涉,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平衡點。
她區分「自嘲」與「嘲笑他人」:前者是高情商,後者是傷害。「我可以笑自己,不代表你也可以那樣傷我。」她曾為「牙齒黃」被反覆攻擊,甚至做過回應影片;但後來刪除,因為發現自己可能變相霸凌對方。「我的話語權比較大,一發就有人去找對方,這不是我想要的。」她說,自己理解的正能量是「保持善良」。多莉已在首爾生活約八個月。她自嘲「很P的人」,臨時決定搬去都可能成行;因為從小喜歡 K-pop,想著「一定要去住住看」。真的住下後,她笑說想像破滅—街上當然不是到處都像 BTS。遇到男友吵架賭氣出門,才發現全是韓文、連買咖啡結帳都卡關;也感受到部分店家對外國人的不友善。不過她對「出國」始終只會興奮,不曾焦慮:「只要別遇到會要命的大包,其他都是讓人生更豐富的驚喜。」
聊到未來企劃,她「沒什麼規劃」,但想拍更多情侶內容;長影片希望交給男友剪,自己專心短影音;也曾聊過要開Podcast,只是受限於「韓國—台灣」遠端與延遲,仍在思考操作方式。
多莉IG:
https://www.instagram.com/dollydoll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