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頭壽險變拖油瓶?金融三業前七月賺4866億元 寫最慘紀錄
金管會公布2025年7月金融三業(銀行、證期投信、保險業)稅前盈餘1,085億元,較上月高峰回落,月減25%,累計前七月僅賺4,866億元寫至少近五年同期最差紀錄,年減36.7%。保險業獲利欲振乏力,仍是金融業整體衰退的元凶。
6月壽險業在金管會政策紅利挹注下「起死回生」,一舉大賺652億元,推升金融三業單月獲利1,453億元寫史上同期新高。但此盛況僅維持一個月,7月政策紅利退場,壽險業投資收益又銳減,單月獲利僅剩6月三成,瞬間由火車頭變成拖油瓶。
以三大業別表現來看,銀行業7月獲利月增12.6%最為亮眼,證期投信業也月增9%,唯獨保險業月減67%,直接壓縮整體金融三業表現。
金控主管說,8月股、債、匯市均走順風,加上現金股息入帳高峰,壽險業獲利可望回穩,市場更進一步冀望9月美國聯準會啟動降息的利多。
降息將可降低美元資金成本,擴大利差空間,有助銀行淨利差與淨利息收入進一步成長;資本市場熱絡則可帶動銀行手續費收入、券商經紀與自營收益、壽險業也藉此可擴大資本利得空間,均有助推升獲利。
金管會公布金融業2025年7月及前七月獲利狀況。7月金融業賺1,085億元是今年單月次高,僅次於6月金管會政策紅利挹注的1,453億元,又以壽險業從上月大賺652億元巔峰滑落,拖累獲利。
金融三業前七月稅前盈餘4,866億元是至少近五年同期最差,年減36.7%,僅銀行業獲利逆勢成長,證期投信和保險業仍陷衰退。
銀行業前七月賺進3,699億元改寫史上同期新高,年增3.5%,主要受惠利息和手續費收入擴張、呆帳提存壓力減輕。銀行局主秘張嘉魁說,本國銀行前七月賺3,532億元,年增247億元成功抵銷了郵儲獲利年減156億元的缺口。
相較之下,受台股量能交投不如去年,券商自營收入年減36%,使券商前七月獲利年減近三成,拖累整體券商期貨投信業合計前七月稅前盈餘僅742.8億元,年減20%。
保險業雖在6月短暫扭轉頹勢,但累計前七月獲利僅232億元,產險貢獻192億元,合計僅424億元,年減幅雖從逾九成收斂至86.7%,仍顯示投資收益尚未完全復甦。
法人示警,2024年是金融業獲利破兆元高基期,今年全年獲利恐難避免衰退,2025年金融業的關鍵考驗將是如何在政策紅利退場後,憑藉本業實力撐起獲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