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常常覺得錢不夠用,怎麼辦?運用3步驟提升「金錢脈絡敏感度」,就能成功致富!

商周財富網

發布於 09月11日02:00 • 聰明主婦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在金錢關係中有一個非常核心的關鍵,就是「金錢脈絡敏感度」。「脈絡敏感度」這個名詞是我在《彈性心態》(The End of Trauma)中所看到的,這本書主要在談人們如何從嚴重的創傷中復原,其中包括了3個信念與3個程序。

3個信念分別是:
◆保持樂觀。
◆相信自己應付得來。
◆不畏挑戰。

3個程序則是:
程序1:建立脈絡敏感度。
程序2:策略工具箱。
程序3:回饋監控。

從3個程序中可以發現,「脈絡敏感度」正是啟動彈性的開端。我看了以後忍不住驚呼,因為同樣的情境放在混亂的金錢關係中也完全適用。這與我在一對一財務諮詢時所進行的工作順序幾乎一模一樣,所以我借用了這個名稱,將我在諮詢中所運用的方法稱為「金錢脈絡敏感度」。

「脈絡敏感度」被列為啟動彈性程序的第1順位,可以顯見其重要性,甚至可以說它是所有步驟中最重要的環節。它有助於我們判斷當前發生的事情,並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反應。想像眼前有一坨亂成一團的毛線球,「混亂」往往是焦慮和不知所措的來源,脈絡敏感度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混亂、找到線頭,並且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找到線頭其實就是去「看見」、「梳理」和「行動」,如果想要有意識地提升金錢脈絡敏感度,我們可以透過3個提問找回這樣的能力。

◆看見發生了什麼事?(我對目前的金錢/財務狀態感到不滿或焦慮,因為⋯⋯)
◆問題出在哪裡?
◆要改變這個狀況,我需要做些什麼?

在一對一財務諮詢的過程中,我會先確認同學的感受,在過往經驗中,我也發現感受與事實往往沒有直接的關係。有為數不少的同學,雖然財務狀況還不錯卻總是非常焦慮。例如,曾經有1位向我諮詢的同學,在家人過世後繼承了1筆遺產,他告訴我以前他看電視或聽廣播時,聽到有人有1筆幾百萬的資金當作投資本金時都覺得好羨慕,當時他心想這筆錢如果有好好利用,就可以有不錯的被動收入,生活一定會輕鬆不少。然而,沒想到的是,當他真正繼承這筆錢時他反而越來越焦慮,原本是1個非常好睡的人,但近半年來的睡眠品質卻大打折扣。因為他一方面擔心自己沒有能力妥善正確地處理這筆錢,另一方面也想利用這筆錢購屋,偏偏理想中的房子所需要的頭期款又遠遠超過這筆錢,因此陷入了混亂與焦慮。

前來諮詢的同學全都帶著1個或多個問題而來,起初他們大多希望在我身上可以得到答案,或是我可以直接告訴他們該怎麼做。然而,事實上我從來沒有打算給出任何1個答案,而是從頭到尾陪伴著同學一起去探索,協助同學建立屬於自己的金錢脈絡敏感度。

建立金錢脈絡敏感度的3步驟

在我的經驗中,建立金錢敏感度雖然並不困難,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一份覺察。現在很多上班族將全部的精力都貢獻在工作上,下班後不是徹底放空就是另尋紓壓管道,聚餐、尋歡作樂、購物、追劇等,這些活動雖然都可以短期見效,讓我們感到愉悅放鬆,然而長期下來卻會讓我們失去與自己對話的空間。尤其,生活中的金錢決策看似經過大腦理性判斷,實則常常基於習慣或無意識的情緒,而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我們很少有機會停下來覺察我們與金錢的關係。大多數的人面對自己的金錢問題時,只會隱隱感到不對勁,像是花太多錢、錢不夠用、沒有存錢、不會投資⋯⋯但卻很少人能夠具體而精確地看見自己的問題。

步驟1:看見

因此我在諮詢前都會先請來訪的同學填寫1份簡單的問卷,問卷的第1個問題是「從1分到10分你的金錢焦慮有幾分?」其實只是一個這麼簡單的問題就是非常好的覺察開端,幾乎沒有人回答不出來。而正式進入諮詢後,我便會依據焦慮分數提問,像是「我看見你填寫的問卷,焦慮分數有8分,可以說說看為什麼嗎?」當同學一邊描述焦慮原因的同時,我們已經悄悄完成了金錢脈絡敏感度的第一步—「看見發生了什麼事?」

步驟2:梳理

接著進入第二步驟,我會聊聊平時的消費習慣與投資偏好,再搭配個人的收支表與資產負債表,透過這樣的檢視幾乎可以形塑出9成以上的個人金錢樣貌,也能一針見血看出問題在哪裡。這個步驟就和我們投資時看公司的財報很相似,透過財報我們可以看出1間公司的經營風格與潛在危機,而個人的收支表與資產負債表也具有同樣的功能,相關的細節會在後面的章節中進一步說明。

步驟3:行動

金錢脈絡敏感度的最後一步,是問自己:「要改變這個狀況,需要做些什麼?」關鍵是「行動」。以退休金為例,擔心存不到足夠的退休金是這個世代普遍的焦慮,若退休後希望維持不打折的生活品質,動輒上千萬的退休金想來確實讓人備感壓力。然而面對如此龐大的金額,只想著根本存不到而逃避不面對,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直到退休那一天才發現自己成了下流老人,那時就真的來不急也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其實,像是退休金這麼大的議題,我們並不是此時此刻馬上就要解決,事實上,我們要做的只是找出當下可以達成的小目標並且付諸實行。以我諮詢過的同學為例,他們都只是在生活中做了1個小小的轉變,例如每次想亂買東西的時候先想3天、從毫無節制的朋友聚餐改為每週1次、減少跟團訂飲料的次數等。雖然這些看似微小的金額與退休金相比仍然是九牛一毛,但別忘了還有號稱世界第8大奇蹟的「複利」,在複利的威力下,現在每1個微小的行動與累積都會在未來被放大。

有些同學以為我能這麼做是因為我很專業,或是我很有投資經驗,然而我的專業和經驗所依靠的並不完全是那些表面上很硬實的東西,更多的是清晰的「金錢脈絡敏感度」。而且事實上並不是只有我有這種能力,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能力,只是大多數的人常常會忘記做這件事,或是不知道如何穩定地開始。因為當我們感受到某個問題時,最先浮現的感覺通常是困擾、焦慮,或是感到壓力很大,當我們的心思堆滿這些情緒時,評估線索的能力便徹底失效了。脈絡敏感度就像是一把啟動的鑰匙,當關鍵契機到來並且對準的時候,一切便開始往好的方向運行了。

當同學們憑著自己的力量一步步建立脈絡並且找到答案時,我所看見的改變真的一次又一次震撼著我。如同《彈性心態》這本書上所說,當脈絡敏感度開始運作的時候,「他開始樂觀起來!」我所真切感受到的也正是如此!

延伸閱讀
渴望變富有卻又仇富?財務心理學專家:想擺脫財務焦慮,先改寫你的金錢腳本
不想仇富,但看到別人炫富心裡總是不平衡?投資達人:我們能掌控的一向只有自己的旅程而已

書籍簡介_盤點致富:五大面向 × 三大步驟,帶你穿越金錢迷霧,打造財富體質,迎向豐盛人生

作者:聰明主婦
出版社:今周刊
出版日期:2024/06/06

作者簡介_聰明主婦
想變聰明的聰明主婦。

大學學的是藝術教育,畢業後從事的工作多在文化產業。30歲以前覺得自己是金錢絕緣體,卻在懷孕時因為害怕變成下流老人而開始自學投資,並成立了「聰明主婦の生活投資學 」粉絲專頁,分享投資理財的心得與生活點滴。

有別於大眾對於投資理財生硬的刻板印象,聰明主婦擅長以自身的經驗出發,洞察與剖析人們的投資心理,以及在金錢關係中的愛恨情仇。

現在的職業是媽媽、家庭主婦、長期投資人、講師、財務導師、自媒體創業者。希望可以一直做著喜歡的工作到80歲,並且透過自身的力量陪伴對金錢感到焦慮的人。希望大家可以一起穿越金錢的迷霧,打造踏實穩健的財務基礎,過上平衡喜悅的自在人生!

【Facebook】www.facebook.com/wisehomemaker
【Instagram】@wisehomemaker
【Website】wisehomemaker.com
【Podcast】聰明生活投資學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郭台銘媽媽初永真辭世享嵩壽100歲 當年標會10萬助兒成就鴻海帝國

鏡新聞
02

郭台銘母親辭世/鴻海原始金主初永真 曾助國民黨度過難關

鏡週刊
03

全支付澄清盜刷與個資外洩疑慮!官方澄清假訊息 提告捍衛名譽

CTWANT
04

普發一萬來了!「1縣市」加碼抽獎 最高獨得百萬

EBC 東森新聞
05

他50歲勞保一次領爽花光「還能工作有後路」…被資遣才驚覺4大國家補助全沒了:代價遠超過想像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6

黃仁勳最強烈警告! 中國擁「2大優勢」AI競賽將擊敗美國

中廣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