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高市早苗首相路有變數?公明黨與自民黨聯合執政26年突喊終止合作,矢板明夫揭內幕:她反中態度是關鍵

今周刊

更新於 10月12日04:19 • 發布於 10月12日04:19

作者 : 數位內容部整理

圖片 : shuttershock

自民黨10月初舉行總裁選舉,由64歲擔任奈良縣眾議員長達30年的高市早苗,擊敗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當選,雖然自民黨並未掌握參眾兩院的過半席次,但自民黨目前仍為國會最大黨,原本預期自民黨首位女黨魁高市早苗有極高機率在10月中的「首相指名選舉」中,進一步成為史上第一位日本女首相。

不過,與自民黨聯合執政長達26年的公明黨,突然宣布終止合作關係,讓預定於10/15獲國會承認、將成為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的高市早苗就任之路,增添變數。

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指出,公明黨退出聯合政權前,曾向自民黨提出三個要求,其中要求加強對企業政治獻金的規範,高市早苗回答「今後再討論」,就讓公明黨反應強烈、立刻宣布退出聯合執政。

矢板明夫說,企業的政治獻金是自民黨地方組織的主要收入來源,剛剛當選總裁的高市如果輕易答應這件事情,就會馬上受到黨內的強烈反彈。

而公明黨已經和自民黨合作了26年,一直默認企業政治獻金,現在突然在這件事上發難,讓人覺得非常唐突,原來背後真正的理由,或許是一貫親中的公明黨,不能接受帶有強烈反中色彩的高市出任首相這件事。

以下為矢板明夫臉書全文。

與自民黨聯合執政26年的公明黨,突然宣布和自民黨終止合作關係

日本的政局發生了巨變。與自民黨聯合執政了26年的公明黨,突然宣布要和自民黨終止合作關係。10月15日即將在國會獲承認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的高市早苗的就任,也發生了變數。

在週五(10/10)下午舉辦的自民黨、公明黨兩黨黨魁會談後,公明黨代表齊藤鐵夫表示:「關於自公聯合政權,我們決定先行歸零,為過去的關係劃下句點。」正式表明「退出聯合政權」。

曾向自民黨提3個要求,最後一個高市早苗只回「今後再討論」埋下地雷

公明黨退出聯合政權之前,曾經向自民黨提出了三個要求。

第一,是要求首相不參拜靖國神社;第二,不能排斥和歧視外國人;第三,要求加強對企業政治獻金的規範。

對此,高市早苗基本上承諾了前兩項。只是對第三項回答「今後再討論」。但沒想到公明黨反應強烈、立刻宣布退出聯合執政。企業的政治獻金是自民黨地方組織的主要收入來源,剛剛當選總裁的高市如果輕易答應這件事情,就會馬上受到黨內的強烈反彈。

背後真正的理由:一貫親中的公明黨,不能接受帶有強烈反中色彩的高市出任首相

公明黨已經和自民黨合作了26年,一直默認企業政治獻金,現在突然在這件事上發難,讓人覺得非常唐突。背後真正的理由,或許是一貫親中的公明黨,不能接受帶有強烈反中色彩的高市出任首相這件事。

中國駐日大使專程拜訪公明黨代表,之後對自民黨態度就硬起來

有記者觀察到,在高市當選自民黨總裁之後,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專程拜訪了公明黨代表齊藤鐵夫。雙方面談之後,公明黨對自民黨的態度就突然變得強硬起來了。

目前,眾議院過半門檻為233席,自民196席,公明24席。兩黨加在一起也沒有過半。而在野黨雖然數量眾多,立憲民主黨148席+日本維新會35席+國民民主黨27席=210席。如果公明黨的24席和在野黨合作,加在一起234席剛好過半。

但在野黨之間政策南轅北轍,有各種矛盾,整合在一起的可能性不大。現在投票,高市以最大黨黨魁的身分當選首相的可能性仍然最大。

目前自民黨正在積極尋求和國民民主黨以及日本維新會合作的可能性。

更多今周刊文章
輝達北士科總部最新進度!李四川:明發函新壽提「共同合意解約」…分手費多少?他這麼說
島語、饗賓、好市多…水產供應商是它!元家企業年掌握近2萬噸貨源,三大基石撐起冷凍海鮮龍頭

加入今周刊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快訊/郭台銘母郭初永真過世 享嵩壽100歲

NOWNEWS今日新聞
02

726亮票遭檢方「從重量刑」 趙少康錯愕:我犯後態度蠻好的

TVBS
03

光復鬼故事1/家人捨命救小沂!補助金遭領走還被趕 房東竟是戶政人員

CTWANT
04

非洲豬瘟防疫破口 台中「2局長」遭拔官下台

台視
05

南投離譜爸媽狂生不養!稚兒亡、女童有傷未就醫 私密處傷口結痂長繭

三立新聞網
06

花蓮6旬獨居男消失多時!好友探訪驚見「屋內躺了一具白骨」

自由電子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