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運動

運動部上路/奧運雙金李洋任首屆運動部長 選手盼「自己人」幫發聲

三立新聞網

更新於 23小時前 • 發布於 1天前

記者蔡厚瑄/專題報導

奧運雙金得主李洋接任首屆運動部部長,也是史上最年輕部長。(圖/資料照,記者劉彥池攝影)

2021年東京奧運羽球男雙決賽,李洋、王齊麟「筊杯」慶祝最後的勝利,也為台灣摘下史上首面奧運羽球金牌,3年後經典「筊杯」再現2024年巴黎奧運男雙決賽,李洋、王齊麟完成史無前例的奧運男雙金牌二連霸,出乎意料的是,李洋選擇急流勇退結束運動員生涯,到國體大擔任副教授和教練,沒想到如今他再次出現在眾人視野,身分竟從選手變成首任運動部部長,這次華麗的轉身,更是台灣體壇長久來「運動員聲音」能否被聽見的深切期盼。

李洋成為台灣歷史首任運動部部長消息一出,立刻在體育界掀起熱議,許多現役選手都樂觀其成,認為他作為前輩,更能理解選手的困境與需求。

和李洋合作拿下2面奧運金牌,王齊麟對這位從國中就相識的老搭檔認識最深,他認為李洋不管在場上、場下都扮演領導者的角色,一旦下定決心做一件事,他就會克服萬難全力以赴,王齊麟也深深佩服李洋的勇氣,寧可放棄外人眼中相當羨慕的舒適人生,挺身而出為台灣體育承擔更多責任,「運動員最了解運動員的需求,以李洋專業的運動背景,一定更能為運動員發聲,改善或提升台灣的運動環境。」

巴黎奧運羽球男雙金牌李洋、王齊麟出席113年國光體育獎章暨運動科學研究獎勵頒獎典禮。(圖/資料照,記者劉彥池攝影)

和李洋一同在巴黎奧運奪下金牌的女子拳擊好手林郁婷,也對「洋哥」充滿信心,她指出李洋是很有想法,但不會空口說白話的人,總是踏實行動、真心投入,讓人相信他做的什麼都會好,「能有這樣一位從選手走上領導位置的人,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希望」。林郁婷也期待李洋能帶領運動員們爭取更完整的環境,讓更多年輕選手敢夢、敢飛翔。

林郁婷、李洋。(圖/資料照,記者鄭孟晃攝影)

和李洋私交甚篤的跨欄好手彭名揚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他認為「總是勇於嘗試新的東西,再怎麼困難他都敢去嘗試」,讚美李洋不僅有腦袋、有執行力,也熱於幫助他人、分享經驗,加上過去的選手身份,一定也更懂得如何分配資源。

李洋引退儀式,好友彭名揚(左1)、林郁婷(右1)出席,致贈「羽動乾坤」匾額。(圖/資料照,記者劉彥池攝影)

至於曾在杭州亞運拿下金牌、日前在成都世運又奪金的滑輪溜冰好手劉巧兮提出不一樣的看法,她點出雖然李洋是運動選手出身,但可能會因為必須站在中立角度,無法完全從選手視角出發,但她還是認為畢竟李洋仍是選手出身,比較清楚選手需求也能理解訓練上的辛苦和困境,所以對於李洋接任部長,劉巧兮也是樂觀其成。

劉巧兮剛在成都世界運動會滑輪溜冰女子自由式速度過樁摘金。(圖/中華奧會提供)

主角李洋擔任部長消息傳出後,他沒有公開接受任何媒體訪問,僅在個人社群證實接受行政院邀請,出任即將成立的運動部首任部長,他認為是段新的旅程,也是一份重大的責任,因為過去曾是運動員,很清楚選手、教練與運動從業人員的辛苦與努力,他也表示退役後,自己在教育現場與產業端持續耕耘,如今也會把這段經歷轉化為具體行動,推動更貼近基層、更回應真實需求的運動政策。

雖然在行政資歷上不夠完整,但好在李洋不是單打獨鬥,現任體育署長鄭世忠與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執行長黃啟煌將擔任政務次長,成為新部長的左右手,原本的兩位副署長洪志昌、房瑞文則分別接任常務次長以及全民署署長,成為新部長最強大後盾,而李洋為了接任部長,傳出更放棄原有的千萬商業代言合約,展現破釜沉舟的決心。

鄭世忠。(圖/行政院提供)
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執行長黃啟煌(左)。(圖/資料照,國家運動科學中心提供)

從奧運雙金得主到體育部史上第一位部長的旅程,希望李洋的加入,能讓體育政策不再是遙遠的行政口號,而是從具體而微的「選手視角」出發,從老搭檔王齊麟到現役運動員劉巧兮,看到的是體育界對於「自己人」上任發聲的熱切期待,李洋這一步走得勇敢,但也沉重,未來他背負的將不再僅是個人的榮耀,更是一個時代、一群人,對台灣體育未來的共同夢想。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立即加入《三立新聞網》LINE官方帳號,給你最新焦點話題

查看原始文章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